【泥头袭大屿】水口湿地填塘铺草 工人昼伏夜出 置地持部分土地
政府近年主张大屿山“北发展、南保育”方针,香港01去年曾报道大部分土地被划成绿化地带、海岸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应作保育的大屿山南部,成为非法倒泥及填土黑点。一年过去,破坏更由贝澳及塘福等游客热点,蔓延至较偏远的水口。一片湿地遭挖塘及填土,架设起围栏及舖满草皮,更涉及发展商拥有土地。环保团体担心有人借绿化工程为名填平湿地,会严重影响该地的生态。
大屿南近年倒泥及填土活动肆虐,水牛、湿地生态受到威胁。虽然贝澳、塘福及水口多处土地早年于“南大屿海岸分区计划大纲图”中被划为海岸保护区,但却未被“发展审批地区图”覆盖,故规划署未能对该处破坏环境或违反发展行为执法。另外,由于这些土地多属私人农地并无土地用途限制,地政总署亦无法对倒泥及填土活动执法,只有环保署的《废物处置条例》能管制倒泥活动。不过,只要获地主同意,署方亦无法执法。
水口位于大屿山南部,邻近塘福村,有逾200年历史,村民历代耕种稻米为生。一条屿南道,划分村屋与农地。直至数十年前村民弃耕,农地荒废后慢慢变成草地、湿地及树林,成为水牛、黄牛及雀鸟的栖息地。连接湿地的,是孕育不少海洋生物的水口泥滩,假日吸引不少游人摸蚬及观赏生态。
堆起约1米高的“泥头山”
去年11月,一辆重型扢泥机辗过泥滩及湿地,大肆挖塘及填土,令村民及游人哗然。香港01记者今年1月初接获举报后到场视察,怀疑填土的地点位于屿南道通往水口泥滩的小径旁,面积大约20米乘20米,有一半范围堆起约1米高的“泥头山”,上面停泊一辆重型挖泥机,其余的范围则挖出一个约1米深的池塘。
填土者晚上9时后到场 天光后离开
记者其后数次返回视察,均没有见过施工者,工地亦没有任何施工告示。据村民所知,原来,施工的人相当神秘及低调,他们往往在晚上9时后才携备工具到场,天光后便离开,估计是要减低途经人士的注意。根据现场遗下的挖泥机轨迹,相信工人由距离水口村约400米外的屿南道驶入,经过足球场,铲过泥滩及湿地后到上址施工。
填土处架围栏舖草皮 土地业权人与发展商有关
直至本月初,记者再到现场视察时,发现挖泥机已不知所终,池塘的水被抽去一半,泥头山上则架起了约1米高的铁栏及围网,栏内则舖满多块草皮,与高尔夫球场所用的相似。
记者翻查地图,发现填土地点涉及两个地段,其中一幅土地于去年9月,由持新加坡护照的Lai Wei Chin以25万元购入;另外一幅则是Corona Land Company Limited,于1984年连同附近多幅地皮,以及大屿山及东涌地区等多幅地皮,以1200多万元大手购入。
置地子公司持有部份地皮
根据公司注册处,Corona Land Company Limited的注册办事处位于中环交易广场,与发展商香港置地的办事处相同,该公司的董事黄友忠,为香港置地高层,而该公司则由香港置地(信托)有限公司及新界世纪地产有限公司持股。香港01上周已就事件向香港置地查询,至今暂未获回复。
环保署指无违例 环团忧“假绿化、真破坏”
环保署表示,上述土地为私人土地 ,署方于本年1月初曾接获2宗怀疑非法挖塘及堆填的投诉,调查后发现该处土地曾进行挖土、填土及平整工程,最近的巡查显示已舖上草皮及加上围栏。惟工程并无涉及倾倒或摆放建筑废物,亦没有违反环保法例。
长春社公共事务经理吴希文表示,水口泥滩是不少鱼及蟹的育幼地,当中包括受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的马蹄蟹。渔护署曾经把泥滩列作“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但被村民搁置下反对。而水口村的荒废农地,过往曾有香港特有种卢氏小树蛙及国家二级保护动虎纹蛙的出现纪录,这些两栖动物多数只会于一个地点栖息,平整湿地会威胁牠们的生存。
对于有人在湿地上舖草皮,吴指不懂猜测其用途。不过,他担心有人会利用现时法例的灰色地带,将土地发展包装成耕种或绿色工程,但实际用途却与该土地不匹配。立法会议员梁耀忠则表示,假如事件有发展商参与,当然不能接受,除了对大自然生态破坏外,有商业性活动亦会对社区生活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