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头袭大屿】法定图则监管照违规 大澳芦苇林掩泥 东涌谷填沙
贝澳、塘福、水口等大屿南地区因不属“发展审批地区图(DPA)”覆盖的范围,即使被填土发展,规划署都无权执法。但即使有DPA,大澳边缘、东涌谷等地亦受倒泥威胁。(系列之三)
推土机所到之处,连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渔乡大澳也难逃被倒泥厄运。南涌村及梁屋村前有一片芦苇林,在“大澳边缘分区计划大纲图”内被划作自然保育区,两者间的土地则被划为缓冲的绿化地带。但有大澳村民表示,两村前的绿地数年前开始被堆泥,横跨自然保育区及绿化带。
纤维浴缸藏泥堆废料中
《香港01》记者上星期所见,近路口的土地被人以帆布及水马围起,摆放钢筋、铁柱、泥头、卡板等建筑材料,再走入一点,大树下两旁分别被堆放了沙子及幼石,另一棵大树下被堆放泥头、胶筒,甚至纤维浴缸等废除物品,不远处亦有沙堆、碎石及竹枝,俨如一个存放建筑材料及废物的露天仓。
大澳边缘地区早在2010年6月已被DPA涵盖,翻查google earth于2010年11月的高空图,有关绿化带及自然保育区被茂密的植被覆盖,与现时大范围被填土及堆放建筑材料的情况不同,可以确定现时用作露天仓并非规划前的现有用途,故有违例发展之嫌。环保署回应指,未曾就南涌村前的倒泥收过污染投诉,但署方正作调查,如发现有违反环保法例事项,定必按法例作出执法行动。
石门甲对开沙仓堆泥增加
东涌谷的分区计划大纲图上月中获核准,规划范围已在2015年8月纳入DPA,即是在此后的非法堆填属于违例发展,相关人士可被检控。然而,记者巡视东涌谷石门甲及石榴埔村前地,均发现有土地被填土及用作沙仓,前者的倒泥位置正正位于属于具生态价值的东涌河旁边。
记者翻查google earth资料,发现石门甲对开沙仓堆泥的范围有所增加,由于该地已被规划为低密度住宅,部分地主由乡讥局前主席刘皇发的两名女儿的发展公司持有,估计沙仓存放的泥沙及建筑材料或为将来建屋预备。就有关土地的堆泥范围扩阔,规划署及地政总署未有回复。
石榴埔原居民村落叠钢筋
东涌谷内另一条原居民村落——石榴埔村亦被堆泥,存放大量钢筋,并堆出小沙丘,旁边的农地的菜叶也柒上沙尘。地政总署同样未就该处的堆泥问题作回复。环保署则指,石门甲及石榴埔对开的填土活动,署方均曾收到有关的污染投诉,调查发现没违反《废物处置条例》的情况。
规划署回复指,东涌谷石门甲前在《东涌谷分区计划大纲图》是划作“住宅(丙類) 1”地带,石榴埔村前则划作“住宅(丙類) 2”地带及部分划作“乡村式发展”地带,而大澳南涌村对开在《大澳边缘分区计划大纲图》是划作“绿化地带”。
根据规划署的记录,上述三个地点在相关的发展审批地区图首次刊宪时已用作贮物用途,规划署暂未有足够证据证明上述三个地点现时的用途涉及《城市规划条例》下的违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