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社论|香港不能只求复常
在不少传染病专家、商界和政界呼吁与海外“通关”后,政府决定周一(26日)起海外和台湾入境检疫将改为“0+3”,登机前的核酸检测由快速测试代替,香港居民未接种疫苗可登机回港,内地和澳门入境限额亦将取消。相比起原本盛传的“0+7”,特首李家超宣布的措施比预期更进取,而实施步伐亦相当快,颇有意外之处。
政府决定放宽入境检疫措施,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可控。现在确诊人数虽然仍以千计,本港防疫已经失守,但个案数字没有再大幅增加,重症患者及死亡率都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到医疗体系的抗御能力还算稳固,医务卫生局局长卢竉茂认同在医学上有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条件。
另一方面,更多人著眼的是疫情影响经济已近三年,加上全球经济近年面临众多问题,本港经济不容乐观。严格的检疫隔离政策不单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及航空业,而且因为很多国际金融机构及展览不愿意接受隔离检疫,香港金融和展览中心等功能亦受伤害,一些人甚至担心香港地位将渐渐被同区的新加坡取代。上周由英国智库及中国发展研究院合同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就显示,今年新加坡取代了香港成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为了兼顾经济和疫情防控,香港只能够尝试放宽入境限制。
新加坡之外,东亚地区另外两个仍维持比较严格入境限制的地区日本和台湾都在近日分别宣布将放宽入境限制,日本将自10月11日恢复免签证自由行并取消入境人数限制,而台湾亦将于本周四(29日)第一阶段放宽入境上限,并在10月13日开始第二阶段开放免签证旅游及执行“0+7”免家居检疫政策。这两地与香港都在旅游业上有高度合作和竞争关系,它们几乎在同时间放宽入境限制,令香港压力很大。
疫情并非香港唯一问题
无论从疫情或是经济角度,放宽入境限制也是当下香港无奈的一步。很多人期望香港从疫情中复常,认为经济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上月就曾指,只要疫情受控,对香港下半年的经济审慎乐观。然而香港面对的经济问题相当复杂,疫情带来的困扰只是当下其中一个比较紧急的问题。
全球经济正经历着“完美风暴”,例如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中美角力等都持续对经济带来沉痛打击。即使现在香港取消所有检疫隔离措施,经济活动也不可能马上恢复至疫前水平,单单依靠疫情复常并不能解决香港的经济问题。政府因为经济困难严峻,在公共卫生条件保持严格管控下推进复常措施,但同时亦应该明白复常后不是一了百了、可以安枕无忧。要让香港经济触底反弹,还有一大堆工作要做,更要预备一旦疫情再次发生变化,以致情况失控,我们该如何应对。
政府官方经常指出香港是个外向型和开放的经济体,无可避免地会较易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冲击,陈茂波及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近来在评论美国加息等问题时也经常提到这点。但他们往往只强调政府会继续留意风险,未有具体指出香港将如何应对这些外来事件。乍听起来,让人以为香港只能默默地等待这些经济困境过去。
其实正因为香港是较易受外来因素影响的经济体,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尽可能缓和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历史上很多例子告诉我们,对宏观环境的改变坐以待毙不会有好结果。意大利威尼斯港由于独特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在中世纪曾为地中海的主要贸易港,尤其在十字军东征开始后至文艺复兴期间因为掌握着欧洲与东方贸易的航道而盛极一时。然而,16世纪后葡萄牙及西班牙发现了好望角及新大陆,地中海航路的重要性日渐下降,最终连威尼斯也一同没落。
面对全球问题不应躺平
香港过去的成功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但现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该有政策应对、以攻为守,而非只是“躺平”。很多外来问题我们无法改变,但香港并非束手无策。就以疫情为例,尽管为了对外开放我们放宽入境安排,但香港仍要通过内部政策控制疫情,包括维持“疫苗通行证”、增强医疗体系的应对能力等。在经济方面,香港要做的事就更多。面对利率上行、全球需求减弱等问题,很多人以为要维持联系汇率的香港没有什么空间应对美国加息。然而,香港即使短期内不改动联系汇率,也可以更积极地将贸易重心从欧美分散至大湾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开拓更多与东南亚、“一带一路”相关港口的航路,以及主动跻身到主要供应链中,都可以缓冲欧美需求减弱所带来的影响。
在金融方面,全球经济布局亦起了变化。美国股市今年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额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九成半,中国的IPO却增长四成以上,亚洲整体的IPO在全球占比亦增至68%,首次超越美国。中资及亚洲新兴公司转回亚洲地区集资,自然是香港金融业的机会。香港即使无法改变环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亦可以吸引更多有质素的中资及亚洲新兴市场企业来港上市以巩固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减轻资金因美元加息而流走的情况。不过香港似乎尚未抓住机会,《彭博》近日指香港今年以来的IPO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78%。
中央政府在2020年5月时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主张以全国大一统市场为主体的“内循环”配以与国际开放的“外循环”来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在“一国两制”的理念下,香港在这个双循环系统中更有特殊的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七一讲话时,便明确指出要保持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中央支持香港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而李家超亦时常强调香港要担当中外桥梁,并发挥联通海外通道的角色。香港作为连接国家内循环与国际外循环的重要枢纽,即使面对外围的逆风,也应该积极谋划如何通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担当更重要的角色,而非只是等待命运或他人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