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邨重建.一|百货店撑起公屋:守护招牌不及帮港人上楼有意义
1962年落成的彩虹邨为全港最著名的老牌屋邨之一,这里孕育出几代人,亦是游客眼中的香港地标,邨内更有多间几乎绝迹市面的老字号小店,至今仍在默默耕耘,希望尽力将香港曾经一代的美好延续下去。踏入花甲之年,正在褪色的彩虹邨终于迎来迟到了20年的重建计划,要清拆抑或保留,令街坊一时百感交集。《香港01》访问了其中四间老字号小店的老板,向大家诉说他们与彩虹邨的回忆。
位处彩虹邨金华楼老店街的“永容百货”就是其中一间老牌小店,甫走进店内,恍似进入另一个怀旧时空。店舖由创办人的儿子麦先生接手,虽已无法依靠一间百货养活一家人,但他一直努力守护着父母的心血。然而,面对清拆重建,他二话不说赞同“早就应该拆”,希望重建大批公屋单位,帮助更多港人上楼,让“永容百货”这块招牌消失得更有意义。
一甲子百货店落户彩虹邨33年 罕见前舖后居设计
在香港屹立了63年的“永容百货”由麦先生的双亲创办,最初在慈云山邨开业,后来遇上清拆重建,于是搬到彩虹邨落户至今达33年。该店面积千多方呎,是现今罕见的前舖后居设计,有厨房、厕所,加上楼底高,可以自建阁楼。第二代老板麦先生年少时,曾与家人在店舖居住一段日子,但现时阁楼已变成货仓,他称:“其实早期好多喺舖头嘅人都喺呢度瞓觉,喺香港嚟讲都好难再揾到咁大间舖头,前舖后居𠮶啲好旧式嘅舖,基本上已经几乎绝迹。”
子承父业为保留双亲招牌 珍藏逾半世纪历史旧香港产物
麦先生坦言继承这间店,纯粹想保留父母建立的招牌。他指,父母在上世纪40至50年代由内地偷渡来港,而且是文盲,只能一手一脚尝试学做零售,凭着这家店,把他和几位兄弟姊妹抚育成人。至10多年前,父母迈入退休之龄,他便接手了生意,“我觉得呢个招牌值得保留,值得保留我哋卖紧嘅嘢”。
这间百货小店的确是个“历史宝库”,在店面随手执起一件货品,都可能有半世纪历史,也许现今年轻一代“听都未听过”,连店舖的收据和胶袋,原来都是60年前的产物。
大地牌校褛、鹦鹉牌西裤、纯真丝兔毛皮草、骆驼毛皮草棉纳,仲有珊瑚牌白底衫、双囍棉胎......你仲会唔会冚棉胎?唔会啦!通常买嘅系老人家,咁老人家年纪会大,有啲入咗安老院,有啲消失于人海,变成我哋嘅生意愈来愈萎缩。
麦先生取出一件又一件旧香港产物,逐一如数家珍地介绍,很多物品都已停产达30至40年以上,而店内存货也不多,加上老板私心地保留了一些存货,如今剩下来的是“卖一件少一件”的珍宝。
全球暖化与时代变迁 珍贵皮草被唾弃
然而,这些“宝物”却乏人问津,例如那两件兔毛和骆驼毛皮草,因为时代变迁,国际间的保护动物组织早已呼吁全球杯葛皮草,加上全球暖化,香港根本甚少需要穿着如此保暖的御寒衣物,他笑称:“连羽绒都受影响,更何况我哋呢啲?”麦先生续称,偶尔有老客人来买底衫,每次来买一打或半打,亦有老街坊移居加拿大后,仍会每年回港探望家人,顺道回来“入货”购物,但平时生意的确淡薄,有时可能坐足一个早上都没有生意。
淘宝网购科技洪流下 实用百货小店步向夕阳
其实麦先生在接手前,一直从事饮食业,直到现在仍然是一星期五天做本行,星期六日才返回永容百货“坐阵”,平日都靠着太太帮忙。他坦言因为单靠这间店舖,根本难以养活一家三口,顶多只能“自己养自己”,所以他不希望传承予儿子,即使尝试多卖不同产品,但行业也没办法敌过科技洪流,只能落泊地走向夕阳。他笑说,现时只需打开手机就能满足生活所需,而且不少批发商早在疫情前已经结业,渔网鞋、塑胶拖,这些当年的经典,今时今日都难以再入货。
在麦先生心中,彩虹邨是一条极度老化的屋邨,他说儿子现时20多岁,小时候都有在店内玩耍,一些街坊都会与他一起玩,但很唏嘘的是,很多人“玩吓玩吓就消失咗,玩吓玩吓又消失咗。”而对于重建,麦先生说始于自己是在慈云山长大,对彩虹邨的感觉不算很大,而且邨内设施残旧,千疮百孔,反而清拆重建,可以增加多些公屋单位,“帮吓啲住工厦、住㓥房嘅人仲有意义”。
至于“永容百货”的未来去向,麦先生表示,如果找到租金便宜的地方才会考虑继续营业,他说:“我们爸爸嘅招牌喺香港60几年已经好感恩㗎喇,冇咁刻意再要去延续呢个招牌,冇办法㗎喇, 我哋系阻止唔到呢个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