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邨重建.二|看透报业与彩虹兴衰 报档老板26年冇放假恨退休

撰文: 余睿菁
出版:更新:

甫走进彩虹邨街市,有一部“身经百战”的小小木头车映入眼帘,内里是一格格摆放杂志的空间,利用橡皮圈把杂志固定,原来这部木头车,已有约40年历史,是“陈记报社”在上世纪80年代时订造,一直沿用至今,而店内的墙身,有一个放着不同牌子的烟架,也是当年沙龙香烟为档主所订制,现时连沙龙香烟也已在香港绝迹,这个烟架变成“历史遗物”。

彩虹邨有超过60年历史,每间老店都有不同的“历史文物”,在外人看来很值得保留及保存的事,往往是一班老店主最想“放下”的事。就像“陈记报社”的第二代负责人陈先生,最希望是彩虹邨尽快清拆,让他可以早日退休,自由自在地睡到自然醒。

(林霭怡摄)

逾60年报档由冷巷搬到楼梯底再入舖 看透报业兴衰

“陈记报社”在1960年代由陈先生的父亲经营,当年在彩虹邨金碧酒家对开的“冷巷”摆档,他4至5岁大便要到报档帮忙,他忆述:“𠮶时最高峰有3档报纸档,𠵱家得返我呢一档。”到了80年代,他的父亲获搬入了恍如“哈利波特房间”的楼梯底店舖经营,虽然只是一个30方呎的“楼梯底”,但地理位置优越,就在金碧酒家对出,茶客最爱饮茶前买一份报纸,生意不俗。但后来店舖因阻塞通道等问题而被屋邨扣分制扣分,最后辗转搬到现时的店舖。

现年67岁的陈先生为“陈记报社”第二代老板,80年代的他曾在内地从事机械行业,直至1997年才回来继承父业,人生中几乎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彩虹邨度过。

彩虹邨曾经人头涌涌摆满摊档:𠮶时真系唔使搞咩夜缤纷

提到以前的彩虹邨,陈先生亦缅怀邨内昔日的兴旺时期,大约在1970至于1980年代,单是在邨内的生果档已有20多档、烧腊档5档,夜晚又有两档云吞面,早上又有多个粥档。每日到了下午5时,每当房屋署办事处下班后,没有管理人员巡视,彩虹邨里里外外更加热闹挤涌。

个个都涌晒出马路摆档,连火烛车都行唔到,真系摆到(密密麻麻),𠮶时就最蓬勃,真系唔使搞咩夜缤纷,𠵱家都赶走晒啦!
“陈记报社”第二代老板陈先生

而当年报纸业亦同样经历最光辉岁月,《成报》、《星岛晚报》、《新晚报》,很多不同报纸都非常好销量,“𠮶时未有咁发达,未有智能电话咁先进,𠮶时《星岛晚报》一晚都卖千几张。”陈先生慨叹今昔的差别,苦笑道:“我档口嘅《星岛日报》𠵱家每日卖4份咋⋯⋯”

+4

谨记父亲教诲“唔好唔做报纸” 苦撑成彩虹邨最后报档

时移势易,当年人声鼎沸的彩虹邨,已变成了宁静的老屋邨。下午2时许,街市已变得冷清,记者在访问的一个多小时里,只有数名马迷来买马报,如果在非赛马日,生意恐怕更差,陈先生需要多卖不同樽装饮料,甚至卖“通鼻棒”来帮补生意,赚到的,总算仍够交租及维持自己的生活,亦令他不敢忘记爸爸的教诲“唔好唔做报纸”,因为一定“揾到食”,因而坚持至今成为邨内最后一个报纸档。

陈先生坦言对彩虹邨没有不舍及留恋,老街坊“走”的已经“走了”,现时都是一些新搬来的居民,不少是内地新来港的或是少数族裔,并非说着“同声同气”的广东话,已经没有当年的人情味,只遗下“老人味”。

𠵱加个个都系等拆,冇人唔舍得,𠵱加拆,最后起码等20年,20年先拆到成个彩虹邨,到时候我连捧报纸都冇力啦,早啲拆仲好,我可以退休。
“陈记报社”第二代老板陈先生
+1

26年冇假放 唯一愿望:早拆早退休、瞓到自然醒

每当提起这个报纸档,陈先生都露出一脸无奈与厌倦,原来与他接手后从未放假有关,26年以来“冇停手”,每日凌晨3、4时起床,赶过来报档叠报纸,虽然早上有员工帮忙,陈先生可“落场”休息,或北上饮茶叹一盅两件,但仍要下午赶回报纸档工作。以一年365日计算,有近9,500日从没放假,他抱怨说:“夜生活都冇我份,啲人请我去饮(宴),我都话唔好请我。”

对他而言,这个报档俨如一个笼子,虽然可以消磨时间,但他更希望快点退休,可以自由自在“瞓到自然醒”,不用那么辛苦。说到这个小小的愿望,陈先生自然地“变脸”咧咀而笑,如果退休梦成真,他最想四围去,到澳大利亚旅游,顺道探望已移居当地的胞姊。然而,回归现实,他估计要完成清拆至少要等候10年,即至少仍要多挨3,650日,想到此处,陈先生的脸上又回复僵硬的无奈表情。

“01心意”与过百慈善团体携手筹款,让社区变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层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