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金漆招牌 牌匾做成书法帖 设计师:在招牌中感受文化底蕴
招牌曾是一家店的“镇店之宝”,从前人们珍而重之。买块木牌匾,请书法家以金漆题字,年月过去,招牌残旧,便拿去补漆,那块“金漆招牌”一代传一代。
“我觉得要学习一个城市的文化,看它的招牌字和牌匾,是很有趣的方式。”设计师刘小康如是说,在他看来,招牌、牌匾除了“靓”,还透露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摄影:卢翊铭
招牌故事:
【香港字库】历时两年 “李汉港楷”数码化 还写字佬迟来的名份
【城市字海】武馆字“正气”、酒店字圆润? 赏城市手造字海风景
台南“文化感很重” 店舖招牌做成书法帖
刘小康是香港著名设计师,就算不谙设计界,也一定用过他设计的流线形屈臣氏水樽、荣华饼罐等,但他这次不单谈自己的设计,而谈观察。
数年前他获邀为台南设计“手信”,发现台南的店舖招牌各有特色,遂把城内所见大大小小的招牌字勾勒出来,做成书法帖,让人在临摹街头文字的过程中,一窥城市历史。“台南曾是台湾的首府过百年,有很多历史文化(在内),由于发展较慢,旧式招牌也保留得较多,书法多样性较多,文化感很重。”
《游南帖》像旅游书般,以历史、食物、游玩等把店舖分类,所用字体各具特色,“(在招牌文字中)感受到它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不同年代、不同人写、不同行业和制作,都能从字体中体现出来。”作品《游南帖》中收藏的字形,各具特色,比如“开基武庙”四字写得粗壮有力,戏院、茶室则偏向使用秀丽柔顺的笔法。
文创小店招牌 字体较活泼
台南发展速度较慢,保留不少老店家,近年也有年轻人开的文创小店和咖啡室,因此街头所见的字体夹杂了新旧写法,展示时代变迁。“有些五、六十年,甚至百多年历史的老店用牌匾,近年年轻人开的文创小店和咖啡室,(用的字体)会活泼点,有点设计元素,但都保留了些手写的书法感。”
香港老招牌用“榜书” 西化后逐渐失去?
“香港招牌书法比较单一,多是北魏体,用真的‘招牌字’写法,即是‘榜书’。”所谓“榜书”,是古时常用于匾额的书体,字体雄健,充满气势,政府机关、庙宇、甚至泰山上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也用上榜书。他举例,在香港、澳门,像“黄枝记”的牌匾字便是榜书的写法。闲逛湾仔、深水埗、上环等旧区,仍能看到不少榜书牌匾的踪迹。
香港传统招牌字的没落,也归因于中文书法字的式微,近年学西洋书法的人不少,中国书法却不甚受重视,“香港有一个问题是很西化很严重,商品、品牌包装都以英文为主,忽略东方元素。”他以韩国作例,“韩国虽然用韩文,但书法字在电影、包装(的应用)也很多,用得较有当代性。”
下周《游南帖》将会在香港大会堂“Confluence • 20+”中展出,同场加映还有他以香港当舖招牌为灵感的折凳系列,“以前的社会写实电影经常提及当舖,成日话‘当嘢当嘢’。当舖是解决民生(需要)的一个机关,对以前香港好重要,小时候常觉得那个招牌可以坐,好像折凳。”
“Confluence • 20+”
日期:6月6至28日地点:香港大会堂低座展览厅网址:https://www.facebook.com/Confluenc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