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Cities Without Ground--775条天桥交织的城市
至2016年,香港已有775条行人天桥。行天桥几乎是港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由天桥交织的城市,是如何开始的?由天桥代替地面的城市设计,将如何默默影响、塑造我们的生活形态?
延伸阅读:
【天桥之城一】为何荃湾行人天桥愈建愈多?天桥真系会震?
【天桥之城二】荃湾离地定贴地好?“天桥派”“地面派”对决!
早年天桥穿越山坡溪涧 后被用作人车分隔
香港早期建造行人天桥,是为了方便行人沿山坡而走,或跨越溪涧。路政署指,至1960年代,“随著香港急剧增加的人口和迅速的经济发展,便需要以行人天桥和行人隧道将车辆和行人交通分层隔开,以改善道路安全及交通流量。”从运输署的逻辑可见香港交通规划原则自1960年代起便变得汽车主导。
荃湾、旺角天桥系统出现 全因中区行人天桥系统为成功典范?
当中中区行人天桥系统共有42条天桥,连接23栋大厦。其规模及四通八达的网络,广为世界各地建筑及规划界认识。政府视中区的高架行人道为“非常成功”,故计划在香港的繁忙地区,包括旺角及荃湾兴建类似的行人道路网。
荃湾近年被称“天桥之城”。现时,据记者统计,光是荃湾行人天桥网络现已有43条行人天桥。东西横跨逾1公里,南北纵贯700米。整个网络呈梯形状,包围着荃湾市区。接下来随着荃湾西发展,荃湾将多建11条天人天桥。
旺角东站现已有400 米天桥连接至旺角站。政府现正研究,再建700米“超级行人天桥”,贯穿亚皆老街,再连接至大角咀一带。不过,有建筑界人士指,天桥会遮掩日光,一半旺角居民将要生活在天桥底。
没有地面,没有文化生活?
土耳其作家Mehmet Murat Ildan曾写:“桥梁注定寂寞,因为人们都只会经过,不会停留。”有学者认为,香港大部分行人天桥只属功能性设计,像“输送带”一样,叫行人匆匆走过。
建筑学者研究香港行人天桥网络的著作《Cities without Ground》指,地面是一个“continuous plane and stable reference point for cultural life”(意译为让文化生活持续滋长的平面和中心点),大城市如纽约、东京虽都会建平台、隧道和地下空间,但尽量将地面留给行人。不过,在香港,行人就要上天桥、落隧道,将地面让给车辆。建筑师及学者称香港为“没有地面的城市”(Cities Without Ground)。我们的城市,是否必须要继续兴建天桥,遗弃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