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特教生挑战大 平机会吁家校合作及增加师资培训
香港于中小学推行融合教育已经超过25年,政府多年来不断优化政策,推行各项措施及提供津贴,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入读普通学校。为了深入检视现时融合教育于中小学推行的成效,从而为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平机会早前委托香港教育大学进行了“香港普通学校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挑战、有效政策及最佳措施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校长、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和教师对整体的融合教育政策支援措施持正面评价,然而,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课程紧迫/教务繁多是学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最大困难。研究团队建议加强家校合作及公众与家长教育,以及增加老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和培训,让融合教育达至最大的成效。
文: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朱敏健
课程紧迫、教务繁多使融合教育难以推行
现时在中、小学阶段,政府采用“双轨制”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学习上的支援。除较严重或有多重残疾的学生入读资助特殊学校外,在融合教育的政策下,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会入读普通学校。在2021/22学年,有超过58 000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就读公营普通学校,而政府在2022/23财政年度在融合教育投放了约37亿元。
虽然政府增拨资源及推行各项支援措施,但在普通学校教育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仍然是充满挑战。大部分的受访校长(81.6%)、教师(85.3%)及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85.8%)认为,课程紧迫/教务繁多是学校推行融合教育的最大困难。
此外,超过七成的校长和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认为融合教育的相关行政工作繁重,而接近七成的受访教师则认为人力资源不足是推行融合教育的第二困难。压力方面,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和教师均指出,当面对患有自闭症或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的学生时感到较大压力。就照顾有精神病患学生而言,特殊教育需要统筹主任所承受的压力明显高于教师。
提供专业支援和教师培训是有效措施
就融合教育政策成效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校长认为增设特殊教育统筹主任职位是最有效的支援措施,特殊教育统筹主任则认为推动校本教育心理服务及提供更有系统和充足的教师培训是最有效的支援措施。
在融合教育政策下,家长的角色十分重要。然而,研究发现家校合作仍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家长未能在课后时间支援有特殊育需要学生的需要、家长缺乏照顾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技巧和知识等。有见及此,研究团队建议加强家校合作,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家长提供更多支援和现金津贴,以便他们得到适时治疗和评估服务;以及教育公众和家长,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有更多接纳和包容。
此外,研究团队亦建议增加在职老师有关融合教育的培训名额,开设更多融合教育的培训课程,增加他们对《残疾歧视条例》和《残疾歧视条例实务守则》的认识与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所需的知识及技巧。长远而言,未来的教师培训务必将融合教育设为必修课程,以确保教师掌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知识和技巧,亦有助避免老师过分强调提高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学术能力。
避免过于重视学业成绩 建立包容文化
融合教育的成功推行有赖多个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家校合作及教师专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配合,方能达到最大的成效。此外,学校和家长要避免过于重视学业成绩,所谓“求学不是求分数”,最重要是学习过程和经验,“一试定生死”未必适合套用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身上。
我相信若社会更为接受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课堂内外建立包容文化,再配合政府政策、专业支援、家校合作和教师培训等措施,定能令融合教育的推行迈进一步,并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建构和谐社会有莫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