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化身“隔离屋巴丝打”守望相助 打造温情社区

撰文: 邓康翘
出版:更新:

香港地“人情薄如纸”?但其实每个小社区都充满着浓浓人情味。有热心的坪洲“地头虫”,探访患有脑退化症的独居长者,亦有“社区猛男”发挥大只佬本色,替街坊邻居维修电器;还有人化身“人肉平安钟”,在街坊遇上危险时伸出援手。这些寻常巷陌小人物,背后凝聚满满爱心。他们都参加了社区投资共享基金举办的“楼长”计划,化身“隔离屋巴丝打”,齐心建立守望相助的社区。

(左二)小云表示,透过定期探访,曾揭发岛内有两位独居长者出现脑退化症状,“去探访嘅时候发现佢哋成日瞓,又唔知咩𠵱家时间。”(邓康翘摄)

坪洲“地头虫”小云 为脑退化街坊带来温暖

小云是“坪洲乐龄荟 2.0”的区长(即楼长),虽已年过 70,但由于住在坪洲超过 20 年,与街坊感情深厚,她更主动成为区长,希望为小岛出一分力。小云指出,坪洲这个隐世小岛居住了很多长者,部分更居住在偏僻区域,如非“地头虫”未必找得到,她说:“好多长者都唔会主动求助,但因为我同佢哋相识多年,有一定信任,所以佢哋好乐意同我倾诉,分享自己身体状况同生活需要。”

小云表示,很多时透过定期探访,才发现岛内独居长者身体状况有问题,她忆述:“去探访嘅时候发现有两个长者成日瞓,又唔知当时咩时间。”她察觉情况有异,立即将个案转介计划社工跟进及提供支援,才惊觉他们患有认知障碍症。她指出,因岛上的医疗设备贫乏,不少街坊即使患病需要留医,亦只能到港岛区医院求诊,因此希望自发到市区探访,为患病街坊送上温暖。

(左一)住在兼善里的谭生是“有里和睦.情系互动深水埗”计划的楼长,谭生指出深水埗旧楼林立,人口密集,但因㓥房住户流动率高,令邻里关系疏离。(邓康翘摄)

深水埗兼善里“社区猛男”助街坊维修电器

住在深水埗兼善里的谭先生是“有里和睦.情系互动深水埗”计划的楼长,谭先生指出,深水埗旧楼林立,人口密集,㓥房住户流动率高,令邻里关系疏离。加上区内有不少唐楼和㓥房,大厦梯间、后巷甚至天台的垃圾堆积如山,导致鼠患严重,卫生环境恶劣。此外,兼善里更缺乏升降机等设施,他形容:“好多老人家出入好唔方便,要行成十几分钟先返到屋企。”

为了改善居民住屋环境和关系,谭先生联同一班街坊组成兼善里“猛男四人组”,免费替居民解决维修水电等疑难。他们亦曾与政府部门开会反映区内问题,早前更动员义工们在兼善里天台进行大扫除,清洁社区。谭先生坦言:“楼长工作虽然繁忙,但见到大家关系好咗,我觉得好值得。”

(右三)康先生笑言,自己就似长者的“人肉平安钟”,但他从不嫌烦,认为大家住在左右隔离,互相守护只是举手之劳。(邓康翘摄)

骏洋邨康先生 街坊的“人肉平安钟”

居住火炭骏洋邨的康先生透过参与“共创骏洋”邻里互助计划成为“楼长”,他最难忘有一天晚上收到街坊来电,指家中有长者失足跌倒在地上,不知如何是好。他闻悉马上赶往了解情况,并为对方召唤救护车送院治疗,幸好该位长者最终安然无恙。

康先生笑言,自己就像是长者的“人肉平安钟”,但他从不嫌麻烦,认为大家都是左邻右里,互相守护只是举手之劳。他又称,因骏洋邨是近年新落成的屋邨,新迁入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楼长”的出现可帮助建立邻里网络,有助居民加快适应新环境。

(左一)秀茂坪邨的玲姐受到癌末姊妹启发,传承助人精神。邓康翘摄

秀茂坪邨玲姐受癌末姊妹启发 传承助人精神

现时是“秀亲情‧邻舍关护”计划“楼长”的玲姐指出,秀茂坪邨内占多数是独居及双老长者,因此需要“楼长”定期家访,为长者提供居家安老的服务。她忆述:“身边曾经有两位姊妹因患末期癌症离世,佢哋离开前明知自己时日不多,仍坚持乐于助人,令到我好感动,畀我好大动力继续坚持落去,将佢哋助人嘅精神传承开去。”

玲姐表示,为迎合邨内长者需要,不时提供托陪服务,推动区内不同年龄层的街坊定期家访及关怀区内独老、双老,如协助买𩠌、陪同覆诊等,亦会为楼长举办急救等课程,让大家掌握基本救护知识,为“紧急关头”做好准备。

谭家明:平凡街坊不平凡

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委员会推广及发展小组委员会主席谭家明表示,2003年沙士肆虐时,社会气氛人心惶惶,令邻里关系变得疏离,促使基金推动“楼长计划”,让各区街坊化身“楼长”进入社区,无私助人,至今已资助超过130个楼长计划,培训超过8,600位楼长,足迹遍及逾百屋邨。他形容:“表面上佢哋系某座楼的‘平凡’街坊,但背后却系担当住‘线人’嘅角色,关顾每家每户的需要,穿针引线编织社区的支援网络。”

谭家明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楼长正好发挥作用,提高社区的抗逆力。他解释:“香港人口老化问题逼在眉睫,居家安老系政府倡议的大方向,熟悉区内社群的楼长,正好补足关顾桥梁。”他又称,自去年起已为认知障碍友善社区开放优先专项申请,鼓励更多团体组织更具针对性的楼长计划,切合实际需要。

“01心意”与过百慈善团体携手筹款,让社区变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层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