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推“青年光房”以过渡屋取代㓥房 助短贫青年自力更生
“要有光”创办人及行政总裁余伟业推算,香港贫穷人口当中占有10%,即近16万人属“短贫户”,指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贫穷线下但有工作能力的青年人。继推出“光房”、“光屋”计划后,余伟业留意到本港年轻人在住屋上的困境,故在今年十月推出为期三年“青年光房” 过渡性房屋计划,希望帮助“短贫青年”由读书阶段过渡至全职工作,并在财务上循序渐进发展,迈向自力更生。
首阶段“青年光房”向业主募集10至20个私人单位,以提供最少40个申请名额,月租平均约2,000多元。业主代表麦修女认为计划十分有意义,“真系一个光房嘅计划,唔系㓥房嘅计划。”
“短贫青年”月入至少$5000
“要有光”创办人及行政总裁余伟业认为“短贫青年”较一般青年的处境更为艰难,“佢哋大多数系啱啱大学或大专毕业,因各种原因需要靠自己揾地方住。”例如因亲子关系不良、原有住宿服务到期等缘由,需要半工半读交租过活,月入可能只有几千至一万多元。
根据“要有光”定义,“短贫青年”的年龄应介乎18至25岁,月入5,000至12,000元,需要自行自己养活自己、靠自己找地方住的学生或毕业生。而符合以上条件的青年,须经由社工转介,再由“要有光”作筛选判断是否合适,并有潜力达到向上流的目标后,便能成功入住“青年光房”。
余伟业指出“短贫青年”是最受顾主欢迎的一群,求职能力高、有一定学历程度。他表示,是次计划为帮助“短贫青年”真正达到向上流的目标,设计出可量度“向上流”的四个KPI,包括从工作、入息、储蓄和住屋阶梯作检视,为住户量度计划的成效。着重在“短贫青年”的人生经历,如正常的居住环境、租住私楼的经验、培养储蓄概念和针对脱贫的三年规划等。
“青年光房”在今年第三季开始试行营运,在12月正式推出时已经有3个单位正式投入营运,提供12个申请名额,现已经接受了8个申请,并预计在下一个月份会有多2个单位投入营运。
“青年光房”得“置地公司家基金”赞助逾40个名额
首阶段“青年光房”计划得“置地公司家基金”拨款赞助支持,以改善“短贫青年”的居住环境和赞助项目基本营运费,提供最少40个单位申请名额。置地公司执行董事总法律顾问庄思勤表示,“家基金”在2020年11月成立并初步注资一亿元,至今已拨出逾8,000万元,支援超过15万名市民,“将全力支持‘青年光房’计划,让青年于求学至踏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得到所需支援。”
首阶段“青年光房”计划募集业主反应热烈
余伟业表示是次计划,需要向业主募集10至20个私人单位,预计会以新增单位为主,其中亦有少数是由现时的“光房”改装而成。位于黄大仙的“青年光房”便是一个好例子,于今年第三季,他陆续向“光房”业主介绍项目,当中黄大仙“光房”业主“玛丽亚圣方济各传教修会”亦作出响应,将单位面积600多平方呎的四房单位转型做“青年光房”。
玛丽亚圣方济各传教修会业主代表麦修女表示,教会从2004年开始,便将原先用来做修女宿舍的私人物业租给“要有光”推行“光房”计划,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居住环境给短贫单亲家庭。麦修女认为,计划十分有意义,她表示曾多次与住在单位的家庭接触和交流,“真系一个光房嘅计划,唔系㓥房嘅计划。”
因之前累积下来的经验,对这次的“青年光房”计划感到十分有信心,考虑到“光房”单位原是提供给修女的单人宿舍,在居住上青年比起家庭更为适合,故相当乐意把原先的“光房”转型做“青年光房”,希望计划能为青年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