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啹喀兵】退役尼泊尔军人:若没有我们守卫,香港已不同
在清明节翌日,约300名尼泊尔人手持鲜花前往埋葬啹喀兵的“啹喀坟场”出席属于他们的清明节-“祖先纪念日(Purkha Divas)”;当日气氛严肃庄重,因为这班因服务香港而客死异乡的啹喀兵,亦是大部分居港尼泊尔人的祖先。
回归前,英国长期派军队驻守香港,其中地面部队大部分是尼泊尔雇佣兵(俗称“啹喀兵”)。啹喀兵在1948年来到香港,直至香港即将回归中国,英国政府开始削减军事经费,大部分啹喀兵后于90年代退役。近60岁、在边界守过15年的退役啹喀兵Ishwor Gurung说:“身为一名啹喀兵,我感到自豪。如果我们没有守卫边界,香港已经不一样了。”然而,Ishwor认为普遍香港人都不认识他们的历史,他自觉有份责任将历史交棒给下一代。
摄影:钟伟德、蔡正邦
这个祖先纪念日由“啹喀坟场基金”筹办,发起人之一Amod Rai认为,他们也拥有共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日子也定在清明时节;Amod指,这是为了教育和保留啹喀兵的历史,让啹喀兵后裔能寻根,了解他们身份的由来。
这个节日对于老兵们来说相当重要。“我们每年都会出席,从来不会错过;因为这里是香港唯一关于啹喀兵的历史场地。”Ishwor说。
老兵守卫边界15年 曾险被非法入境者杀害
Ishwor在1980年到香港服役,后于1995年退役;在过去15年的日子里,所有边界他都守卫过,例如米埔和沙头角;他认为这是最危险的任务,因为大部分来自中国的非法入境者都很强壮,有部份更会携带武器,如手枪、刀;每当他们尝试去捉拿非法入境者时都会遭受强烈反抗,甚至试图杀死他们。
他忆述:“在夜间只有三、四名啹喀兵当值,其中一次有17个非法入境者接近边界时,他们差点将我杀死。”
那一夜, 当值的啹喀兵其中两人睡著了,只有Ishwor一个清醒;他想叫醒伙伴,但是非法入境者已经将他捉住并试图杀死他,“他们已经捉住我的颈和脚。”幸好,伙伴因而被嘈醒并把那班非法入境者制服。他说:“差点就被杀,那次非常非常危险,只有我一个对抗10多人。”因为他们是不允许射杀这些非法入境者的,Ishwor指这是高难度的工作。
除了负责边防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找到啹喀兵的身影。台风侵袭香港时,啹喀兵会在户外到处呼吁市民回到室内暂避;当有树木倒塌时,他们则负责清理。此外,他们也负责修桥筑路——以往的大屿山未有完善的道路,大部分由东涌进入昂坪的路都是由Ishwor他们兴建出来的,“现在还有部分的路保留下来。”
除前线任务外,Ishwor感到难忘的是曾参与“绿化香港”的工作。于是他们就开展了种植树木的工作。当时Ishwor获分配三棵树苗,他负责将它们种在山上,“有时候我回到石岗时还会看到它们,它们现在已经非常高大了。”他说。
在香港落地生根:“我自觉我也是香港人。”
从轰烈的边防工作退下后,Ishwor投身建造业,参与兴建赤腊角机场和青马大桥,现职司机。至今在港生活已有37年,他表示从来未有想过回去尼泊尔生活,“因为我在这里生活,这里已是我的家。”他觉得香港机会处处,认为香港人很友善,自言有很多中国籍的香港朋友,闲时会相约一起行山,他形容:“我自觉我也是香港人。”
对于Ishwor来说,啹喀兵即使在退役后仍继续为香港社会贡献,但香港政府却欠他们一份肯定;他对于博物馆没有关于他们的历史感到不忿,“哪怕只是一件展品也没有。”
历史学者:啹喀兵历史体现香港族裔多样性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邝智文认为,近代以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其历史与世界历史有密切关系;香港处于中国、东南亚、欧洲殖民强国之间,因此香港与世界的互动较多。而啹喀兵的历史正正体现了香港族裔的多样性,形容“佢哋唔系过客,无理由当咗佢哋系外人。”近年研究香港军事史的邝智文指出,啹喀兵除了军事上的工作外,亦要维持内部治安、救灾、修桥补路,例如六七暴动亦有啹喀兵的身影,当时沙头角枪战导致5名警察殉职,事后港英政府调派啹喀兵在沙头角最前线驻守。而横跨沙头角半岛的鹿颈至大尾督路段也是由啹喀兵修筑的。
人类学学者:殖民历史过去一直不被重视
当日带同学生参与仪式的中大未来城市研所博士后研究员邓伟文认为,“祖先纪念日”节日的建立是因为居港尼泊尔人的历史被忽略,“佢哋希望揾番自己嘅历史,融入香港的生活。” 他指香港在回归后的历史都偏向关于中国,而殖民历史过去一直不被重视。 他解释,人类学里有“历史建构”的概念,新统治者在后殖民时代会重新建立一套爱国情怀;例如,以前香港历史的论述主要关于小渔村如何变成今天的国际大都会,但是回归后则多强调香港在早期与南华地区的联系,“睇历史博物馆嘅设计,都系由石器时代开始讲起。”他又提到,香港的历史建筑物若具殖民色彩多面对拆卸,若是具中国色彩则多予以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