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怪设施】一条街八个公园 湾仔“㓥房公园”最细仅长椅一张

撰文: 余思朗
出版:更新:

一条街八个公园,听落好多?但如果有啲得㓥房咁细,又够唔够用?据思汇政策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湾仔是全港人均休憩空间最小的地区之一,人均休憩面积只有0.7平方米,少于半副棺材。但走遍湾仔,休憩空间看来不少,单是合和中心至星街一段500米的路程,已有8个休憩处,不过数量不等如质量,这些“口袋公园”,香港人又喜欢吗?影片拍摄及剪接:吴钟坤

“口袋公园”(Pocket Park/Parklet)一词源于欧美,由美国园景师Robert Zion于1963年提出,由于当时美国规定公园不应少于3英亩(约12000平方米),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发展公园变得不可能,所以他提出了“口袋公园”的概念——在城市面积较小;但能让上班族及购物人士休息片刻的空间。这些口袋公园并没有单一准则,但面积普遍在10,000平方米以下,设施亦较一般公园少,大多只有几张座椅,功能较单一。如果放在香港,大概就是休憩处一类。

只为满足规划标准?

记者走访湾仔至金钟一带,除了修顿球场及湾仔公园等较大的公园,沿皇后大道东往金钟方向走,也有很多“口袋公园”——由合和中心至星街一段500米的路程已有8个。然而香港不少“口袋公园”位置偏僻,设计不善,就算勉强找到,也难以达到“休憩”功能,甚至有人批评,政府设置这些“摄罅公园”只是为了满足规划标准。

规划署回复查询时就指,休憩空间的大小,是取决于有关地点本身的面积,为附近社区提供空间及视觉上的缓冲,主要为该区居民提供静态为主的休憩空间,舒缓湾仔区休憩用地不足的问题。

+3
皇后大道东/汕头街休憩处尤如一条小巷。(余思朗摄)

“口袋公园”巡礼

其中以皇后大道东/汕头街休憩处一例最为“夸张”——官方面积200平方米的休憩处,其实是把空间切开两半,放置大厦两旁,每边放两张“面壁”长椅。虽有小小的花槽围栏,仍阻挡不了周边的车水马龙,记者五次于不同时段到访,都鲜见市民使用,大多都是在等巴士的时候坐下稍作休息,或者看看报纸就离去。皇后大道东的8个口袋公园,平均面积亦只有300平方米左右。

春园街休憩处 600 平方米
皇后大道东/汕头街休憩处 200 平方米
大王东街休憩处 300 平方米
洋紫荆园 200 平方米*
联发街休憩处 200 平方米
李节花园 250 平方米
光明街儿童游乐场 500 平方米
东美花园 700 平方米*

*:目测

湾仔是旧区,有不少装修及翻新工程,这些大厦旁的口袋公园便是工人可以喘一口气的“秘密花园”。(余思朗摄)

大王东街休憩处、洋紫荆园、联发街休憩处:

虽然鲜见附近居民在此休憩,却是不少工人“落场”时可以喘一口气的地方。

邻近金钟的东美花园感觉开扬,走得累了可以在此歇一歇。(余思朗摄)

东美花园、光明街儿童游乐场:

论设计的重要性——这两个公园在2012年由政府和私人发展商合作进行翻新工程,采用了开放式设计,拆去高墙和围栏,即时面积不大却感觉开扬,吸引了不少路人和居民使用,也是他们愿意停留较长时间的口袋公园。

如何活用“豆润”公园?

城市空间寸金尺土,要追求较大的公园面积也许困难,但如果是300平方米的“豆润”公园,除了四面墙、两张櫈,设计上还有没有其他可能?

美国纽约的Paley Park建于1967年,有说是全球首个口袋公园,面积390平方米,两面墙以攀籐植物覆盖,营造绿树林荫的感觉,公园中间设有台櫈和树阵,建筑师还设计了一道人造瀑布,除了美感外,流水声还能有效覆盖马路噪音。

美国纽约的Paley Park是全球首个“口袋公园”。(网上图片)
永康里的口袋公园由居民携手打造。(网上图片)

台湾基隆市安乐区永康里本来因社区环境脏乱,缺乏打理而被称为“垃圾里”,后来社区组织获得政府资助,重新建构各种社区设施。居民从附近海边捡卵石,砌成石墙,把原本荒废的角落打造成口袋公园。为小区增添了生气之余,也是社区参与建造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