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公共空间3‧多图】社区师奶四围走 空间“错”处逐个捉

撰文: 陈芷慧 林可欣 陈铭智 何洁泓
出版:更新:

根据智库组织思汇政策研究社本年初统计,湾仔、中西区人均公共空间面积最小,人均休憩用地分别只有2.17和2.04平方米,大概就是一张野餐垫大小。
惨?未算。根据区议会统计,湾仔人均公园面积更是0。
香港不少区域新旧交织,而湾仔是极端的例子。光怪陆离之景,缘于湾仔本是风月之地,港英政府无意规划,乱过乱葬岗。若非当年填海,预留了修顿球场,今天,相信湾仔人连一个打波的地方也没有。
(【湾仔公共空间】系列报道四之三)
摄影:曾梓洋、黄宝莹、龚慧、马熙烈、潘思颖、林振东

虽然夏日炎炎,湾仔人,无论是放午饭的OL、闲坐的老人、午睡的工人们,都离不开这个修顿球场的看台。

【湾仔公共空间1】人均公园面积竟然是0! 政府搞紧乜?

【湾仔公共空间2】游乐场千篇一律 小朋友写出心中乐园

电话筒里传来黄秀萍的声音,她是香港故事馆的导赏员,每天带团讲述湾仔的社区问题。她略略解说了湾仔地区规划,从她的谈吐和声浪,以为她是一个40来岁、“知书识礼”的规划师之类,直至相约地铁站见面,当她迎面走来时,才发现她是一位地道的师奶:一身买𩠌look,抽着两个环保袋,大汗淋漓。

然而她的汗水,见证她为湾仔区的劳心劳力。

她豪气道:“湾仔有好几位社区师奶,你唔知咩?”湾仔区内大大小小的抗争,几位社区师奶向来带队走在前线,秀萍就是其一。

“呢度似一个后巷,唔似休憩空间!”

记者和秀萍先来到湾仔最大的公共空间 —— 修顿球场。还未进场,黄秀萍先骂:“公共空间的门口怎会弄几条铁柱?”她用自己的身躯量度,“我咁样都过唔到,啲老人家坐轮椅点过?”坐轮椅的老人家,惟有从另一侧门进来,那里原本有四条支柱,现在拆卸了两枝。

修顿球场很受老人家欢迎,可惜看台虽广阔,他们只能坐在门口第一排有遮荫处,“你叫老人家点行上去?”篮球架后还有一排长椅,窄窄的路像一条后巷,坐在这里能看到的风景只有一大片“防波饼”的铁丝网。有时候,一个波撒在铁丝网上“嘭”的一声,记者见证睡着的老人家被惊醒的一幕。秀萍不禁问:“你望吓,呢度似一个后巷,但唔似一个休憩空间,雨天,唔够櫈坐,就坐喺啲石壆度。点解湾仔人经常要喺后巷生存?”

Garden E有台冇櫈,无形中赶客。

有台冇櫈 “在水中央”的Garden E

提起湾仔的后巷,秀萍说湾仔原本的规划是整整齐齐,“后巷对后巷”,重建后囍汇的楼宇横跨两条街,“佢哋食埋啲后巷。”经过Garden E,水尽鹅飞,却只是营造了一个“白鸽”的社区。所谓的公园,貌似露天的café,却有台冇櫈,“唯一的櫈却在水池中央。”对面老板甫出来向秀萍说:“你快啲同其他人讲呢个Garden E,成日霸鬼住晒啲地方。”秀萍在湾仔区出了名堂,每天就像便衣警员在区内巡逻,“嗱!每日都有啲新嘢畀我话佢。” Garden E的后巷放着两个可以移动的高身花槽车,“他们聪明,两架花槽车没有上锁,留下一条小小的夹缝,故作没有封锁后巷。”

厦门街的空间消逝

重建后的公园鬼影都冇只,秀萍经常为此劳气,连记者也忍不着拍拍她的肩安慰她。“我讲一次,劳气一次。唉,激鬼死我。”如从前的厦门街公园很热闹,老人家在谈笑风生,小朋友踏着小型的单车。重建后变成囍汇下的公园,大型花槽占去大部分的位置,还种了大型的植物,“坐在花槽旁,我𠮶背好似帮佢哋抹树叶咁。”我们打对坐,伸出脚,已经封了行人路,难怪这个公园“赶客”。“你出咗好多钱,整到好靓,系为包装成高消费空间,唔系营造街坊(社区)。你唔系还番一条街畀街坊。你还空间畀人,但呢度空间营造咗啲乜嘢?”

附近的海岸线公园是湾仔居民设计的,当初希望这里可以成为“社区客厅”,有时候可以在这里户外放映,可惜现在空空如也。其实,湾仔居民是否有“公共空间”的需要?秀萍不语,带我们到公园右边去看看,原来是一条后巷。重建后这条后巷变成楼宇排气槽。

两个可移动的花槽车放在后巷,只留有少许缝隙,疑似堵住后巷。
由街坊设计的大王东街公园,都被新建楼宇的排气槽“吹走”,后巷食肆向食环署投诉不果,获回复称“呢啲唔系废气。”
Garden E “櫈在水中央”,较像一个“白鸽”的社区。
毗邻旧湾仔警署的警察婚姻宿舍计划用作商业用途,却空置多年,摆放铁栏。
和昌大押天台开放时间愈缩愈短。
囍汇这块“公共草地”装饰成婚礼场地般,哪有街坊敢来野餐大觉瞓?
活道一所学校外的栏杆。如图,不解释。
厦门街公园设计精美却不复从前热闹。二人对坐,伸出脚,已封路。
Hotel Indigo 管理的公共空间,楼梯设计占去大部分空间,酒店长期关上门。
面对区内公共空间不足,政府以似铁笼的口袋公园“填数”。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