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前港脚任教练 留港组织少数族裔足球队:这是他们也是我的家
“前锋天天搬货八公吨,赚钱返老家喀麦隆……”本地乐队Rubberband的歌曲《细街杯》,唱的是香港少数族裔在街上踢足球的生活画面;这天在西环一个临海足球场内,上演了一幕年青版。
“Unison F.C.”足球队的队员是一班少数族裔小学生,队中聚集了来自埃及、巴基斯坦、印度等的小孩,他们每个周六都会来到球场,接受包括来自非洲、前港脚“亚古兽”的教练指导。有家长坦言,子女在疫情下体重增加了8公斤,认为足球班对他们好处很多,“有教练指导真的分别很大……希望继续下去,香港可能会多一个来自少数族裔群体的足球员。”
摄影:梁鹏威
少数族裔基层难以负担足球训练班费用
走入位处坚尼地城海边的西宁街足球场,入夜后微风吹起,十多名约7至11岁、有着不同肤色的小朋友穿起运动装,无惧间中洒下“过云雨”,在球场上绕着雪糕筒进行足球训练。来自孟加拉的Nusrat和来自巴基斯坦的Isha看着儿女在场上奔跑,她们说,疫情持续多时,小朋友难得有机会可以出外做运动。
Nusrat指,过往也有尝试替小孩报名参加学校的足球班,但其收费高贵,大部分少数族裔基层难以负担,“每堂课要付约100元。”很多时兴趣班都用广东话教授,语言障碍是问题;同时“一位难求”,并非人人都有机会参与。
无论我把他的名字放在足球班,或者游泳班,往往老师都会告诉我们:不好意思,抽签没抽中你们……名额有限,我们不是想参加就能参加。
疫下长困家中 加剧儿童肥胖问题
她又说,疫情下儿子因长时间坐在家中玩电子产品,长胖了8公斤之余,视力问题也变得严重,“我认为真的很大问题,所有小孩都必须走出家门,拾回他们在疫情前会玩的活动!”
Isha一家在8年前来港生活,她表示,有些父母在疫情时带子女搬了回家乡,小朋友因此可走出外面、有较多空间玩乐,但自己3年内没有出国,“(自己子女)健康、沟通能力都大幅下降。”Isha又指,过往一班在中西居居住的少数族裔儿童也会聚在一起踢球,如今有教练指导,并要跟随时间表练习,让小朋友变得更有责任心。
完成这10节训练后,他们有机会和其他球队进行比赛,令他们有个目标……我们做家长的对此很正面,他们继续练习,说不定会为香港带来一个本土少数族裔足球员。
融乐会社群计划组织少数族裔踢波
负责统筹和管理这队足球队的,也是一班少数族裔和本地中学生。尼泊尔裔女生Kritika、来自印度的Ezekiel和Bhadra,以及本地女生Anya,早前参加了香港融乐会的社群计划,想到用足球来连结少数族裔社群,他们会在旁观看训练情况,帮忙向家长收取每节20元的费用,也要负责联络、场地管理等工作。自9岁开始踢足球、现为区队成员的Ezekiel指,足球让他有机会认识很多不同人,也成就了生命中很多美好的故事,“足球是一种美丽、能把所有人聚在一起的运动。”
喀麦隆前港脚因足球定居香港 培养新一代足球员
喀麦隆裔前香港代表足球员、被球迷称作“亚古兽”的亚古沙(Akosah)和主教练Tita则指,今次有机会为年青一辈进行训练,计划很有意义,“可以认识年轻人真是很好,特别是少数族裔, 因为他们的声音较少,也较少人看到。”
二人早年因足球运动来到香港,退下火线之后,近年成立了名为“Africa United”的足球队,让非洲难民都有机会享受足球乐趣;今次他们也以比惯常收入低最少一半的收费,向少数族裔儿童传授足球技巧,“可收到多少钱不是一个问题……我们本身来到这里,也属于少数族裔社群,我们要向年轻一代表示支持,让他们感到,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我们‘挂靴’后,也希望能传承,让下一代的人也热爱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