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之谜】叮叮点解唔过海? 九龙原来两次错失“良机”!

撰文: 麦佩雯
出版:更新:

今时今日提起电车,大家都会联想起港岛;九龙人、新界人若要感受平均时速35公里的速度,必须过海。但为甚么电车只在港岛出现?原因竟然与红灯区有关?
回到上世纪初,九龙也两度拟建电车,最后为何胎死腹中?数年前启德发展区亦曾拟建电车,现时进展如何?

上世纪30年代,电车在跑马地。(香港收藏家协会张顺光先生提供)

电车原为服务权贵寻欢?

当年电车与山顶缆车是同步计划及构思,缆车早有财团愿意投资,抢先于1888年启用。直至1902年香港电车公司才成立,构思行车路段,很多说法是说当时是为了满足住在山顶的公子哥儿玩乐,所以率先兴建中环至石塘咀一段──因为中环是山顶缆车的终点站,而石塘咀则是当时著名的红灯区。

1904年电车正式于港岛西通车,数年后才陆续延伸服务至东部如筲箕湾等地。据《商城故事——铜锣湾百年变迁》记载,1925年铜锣湾利舞台戏院落成后,每晚更会有一辆电车称为“午夜专车”从戏院附近载客到石塘咀寻欢。

上世纪初位于石塘咀的广东大酒店,是电车乘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香港收藏家协会张顺光先生提供)

上世纪九龙两度拟建电车不果 新界西竞争败于轻铁

电车它曾经有机会走出港岛进驻九龙。《香港电车:叮嘱110年》记载,早于1913年10月,电车公司向政府提出申请,在九龙营运电车,并拟定路线由尖沙咀旧火车总站起,经弥敦道西至荔枝角道及界限街;而东线则经漆咸道至九龙城。不过此方案最后遭政府否决,因当时港英政府顾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百业萧条,应将资源投入于市区重建而非起新基建。

至1923年政府决定要发展九龙,再次提出在九龙设置电车的建议。同年10月4日,立法局更在会上通过前期兴建费用拨款。不久后政府却自己推翻了是次决定,因为巴士较电车的弹性更大、行车速度更快、噪音更少;电车在轨道上行驶,以至月台的空间也占用路面。此外,当时一些国际大城市亦开始淘汰电车,“叮叮现身九龙”的计划再次胎死腹中。

直至70至80年代,轮到新界拟设电车。当年政府发展新界西北即屯门、天水围、元朗等地区,当时电车公司大股东九仓及铁路公司均入标申请兴设短期交通建设,最终九仓疑因资金不足退出竞争,因此今日我们在新界西看到的才是轻铁而非电车。

上世纪初,电车一度拟设置在九龙,此为复刻路线图。(出自《香港电车:叮嘱110年》)
轻铁是来往新界西区内的主要交通工具。(资料图片/龚慧摄)

启德电车只闻梯响

近年电车因为低空气污染、行人可走在路轨上等等优势,再度被提上现化城市建设的议程上。2013年,政府提出在启德兴建单轨铁路(mono rail)系统,电车公司反建议改为兴建全长12公里的“现代化电车网络”,接驳由邮轮码头至观塘、九龙湾、启德发展区的屋邨。电车公司估计,现代化电车较单轨铁路成本低75%、乘客票价低60%、及可早5年通车。

启德新发展区正进行各式建设。(资料图片/黄永俊摄)

香港电车迷会长李俊龙(Eric)支持在启德地区兴建电车而非单轨铁路。他指出,现代化电车的时速可高达70公里;相较之下繁忙时间若遇塞车,汽车的时速可低至仅10至20公里(将塞车时间计算在内)。

他又认为不论在港岛、九龙或新界,电车均可以是理想交通工具。“九龙不少已发展地区,已盖有密密麻麻的房子及建筑物,地底又有各式电线及渠管。因此我不建议在油尖旺移走原有建设,再铺设电车轨及施工,太麻烦了,虽然理论上可行。那趁现时启德发展区尚未有太多建设时,铺设电车轨,是理想时机。”他引述不少外国例子如英国伦敦,电车路轨其实可同时作为行人专用区及绿化空间,不会占据路面过多位置。

运输署回复,指正为九龙东环保连接系统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并会就研究建议适时地向公众及主要持份者进行咨询,现阶段仍未有兴建单轨列车或现代化电车的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