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深水埗70年恒贞大押人去楼空 遗下招牌成无主孤魂
数千个旧式招牌,自上世纪高挂在这城市半空,却因当年没有精密的计算高度、尺寸,在屋宇署2010年修订的《建筑物(小型工程)规例》下,全属违例建筑工程要拆卸。每年逾千个招牌已被当垃圾拆走,街道换上新式的LED招牌,还有些旧招牌是“无主孤魂”,商号店舖结业或搬走了,遗下招牌悬挂半空。几年前结业的深水埗70年历史恒贞大押,东主后人去年底清理旧物,获收藏家接收;唯独一幅不再亮光的霓虹招牌,仍屹立该区,至今仍让街坊和路人,记得这道历史痕迹。一个个旧式招牌背后的故事,我们又知多少?
屋宇署2014年起,以深水埗福荣街为试点,及后陆续在大南街、油尖旺及港岛,多个闹市的目标街道,大规模清拆违例招牌。 招牌拥有人收到清拆令,就要拆卸招牌,或参与署方的检核计划,尝试争取保留。每年数以千个招牌已被拆卸,仍有些孤伶伶挂在上空,无人带走,成为“无主孤魂”,深水埗的恒贞大押就是其一。
1940年代开业 旧招牌背后的商号故事
在人来人往的北河街,恒贞大押一幅巨型的当舖招牌,仍挂在唐楼半空。这当舖上世纪1940年代开业,多年屹立该区中心;今天一出港铁站,当舖便在眼前,街坊说2010年仍有人经营,早几年结业,一直重门深锁。
门前的横招牌和砖瓦已残破不堪,墙身油漆剥落。这是上世纪商号门面设计,也是该区如今少见的战前唐楼。路过骤眼看,已看到与同区其他大厦建筑截然不同。
横招牌写上东主名为“江英”,他的后人去年11月聘请工人到当舖清理旧物,文化策展人钟燕齐当时亦赶到现场。“见到工人将过期当票、工具和当物丢到多个密斗,准备全部丢弃。”钟燕齐向工人解释他的来意,逐一拾起旧物件。他收藏部分1980年代当票收据,及东主儿女的学习和成长旧物,如功课簿和玩具;他计划整理后,能重组看到当年不同阶层的生活景况。其他家具和瓷器等物件亦已转赠有心人和收藏家。
当舖旧物反映当年民生 收藏家重拾当物作宝:棉胎、公仔书
他说恒贞当年在区内很有名,在50年代经济匮乏的社会,为基层提供资金周转,“旧物虽不算富有什么历史价值,却记载很多民生史料,反映上世纪普罗百姓的生活。”
钟燕齐拾到的当物什么都有,原来除了金属物件,席、棉胎和公仔书亦是当年常见的当物;这些物件对当年经济拮据的人来说,或是最值钱的身家。而东主一家的日用品却为富家人所用。“开得当舖应有一定经济能力,见到东主女儿的旧功课簿出自名校、又存有欧洲玩具、钢琴、包装完整的礼物、外国制造的大灯,以及她与朋友周游列国的相片,反映这旧当舖家庭当年的生活模式;家具和用品,亦相等于今天要住半山大宅的人家才用得起,而这却是当年的深水埗!”
东主女儿丢弃旧物 剩下招牌
恒贞大押东主一家当年就住在这唐楼,全幢物业至今天仍为他们所有,地下经营当舖、二楼放当物、三楼为居所。“这战前唐楼买少见少,楼底好高,似有四层高,兴建时门口面向内街,而非一般唐楼对着马路。”
可惜如今人去茶凉,钟燕齐听说东主女儿早已移民海外,去年回港清理旧店和居所,内部装潢全都拆除,拆剩店上空的旧招牌。“这是较奇怪;也许不同人对物件的价值观和去留不同;东主女儿或对自己旧物品没情感,选择丢弃,就剩下招牌。”
遗孤招牌被视为都市炸弹
有些旧物像招牌,我们每天路过却少有擡头留意,直至将要消失,才觉婉惜,顿有所失。记者走访深水埗,亲身数算街上头顶的“无主孤魂”招牌约有十个;而在油尖旺区,根据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招牌统计和研究,截至去年初于该区录得14个,大部分是食肆,有些是桑拿等等的招牌。
这些无主孤魂招牌,有些已日久失修,被视为“都市炸弹”。若从高空砸下、发生意外,据香港业主会以往案例,须由该商户的业主及物业的业主立案法团去分担责任。
2016年已拆1550个弃置招牌 屋宇署追讨清拆费用
这类“弃置或危险招牌”,据屋宇署数字,去年全港有逾1560个经已拆除和修葺。在屋宇署相关指引中,店舖已迁走却遗下招牌、店舖名称被涂掉或拆走,及只遗下招牌支承铁架,都归类为“弃置招牌”。
署方表示,这些招牌因缺乏保养维修,而有危险性,会向招牌拥有人发出“拆除危险构筑物通知”,若他们没有遵从要求拆除,屋宇署会指示政府承建商淸拆有关招牌,并向招牌拥有人追讨有关工程费用。
屋宇署又回应指,有些招牌对公众有即时或潜在危险,甚至明显威胁生命财产、有迫切危险,署方会视乎情况,主动即时拆除这些危险招牌。发言人表示,截至去年底,已按条例成功向法庭申请14张优先拆卸令,并已拆除14个危险、弃置或违例的超大型招牌,今年将继续积极执法。
然而,商号人去楼空,或店舖已易手,内里完全变了样,遗下半空的招牌,除了要被拆除,仍有多少历史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