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裔妈妈叹孩子难融入主流学校 盼政府增加配套 加强教师培训
政府在2013年取消“指定学校”政策,鼓励少数族裔就读本地的主流学校,可是学校相关的配合措施至今仍未完全跟上。一位于12年前定居香港的巴裔母亲,尝试让儿子入读主流学校,希望他提早适应本地生活,惟遇到种种问题,最终她决定助儿子转校到非主流学校继续学业。她慨叹,基于学校的同学和教师均不熟悉他们的文化,文化差异下,孩子身处其中犹如外星人,难以融入。她希望政府能对教师加强培训,除了更了解他们的文化同时,亦能主动成为不同文化背景学生沟通的桥梁,协助推动共融。
巴基斯坦裔、育有两子的Najma,于12年前定居香港。初来港时,她忙于为3岁半的儿子高夏找学校入读。Najma初来报到,人生路不熟,在语言不通和资讯不流通下,安排儿子入读朋友推荐的本地幼稚园。高夏入读后,校内虽然只有两位少数族裔学生,但因教师应对少数族裔学生经验较多,所以当时高夏较能融入学校环境,亦为他的广东话打下基础。
高夏的弟弟却未如他幸运,在本地幼稚园求学期间有一段不好的回忆。Najma忆述,当时弟弟几乎每天哭闹称不想上学。Najma便尝试到学校了解他的学习环境,却屡遭到职员拒绝,亦不容许她到课室查看上课情况,“当时弟弟年纪还小,不懂得告诉我在学校发生什么事”。
这次经历令Najma不放心让大儿子高夏入读主流小学,害怕同样的情况会再次发生。其后,在朋友介绍下,便选择了较多少数族裔学生的小学。但当提及未来出路时,Najma又担心儿子日后未能融入香港社会,最后Najma决定让高夏尝试入读主流英文中学。
升中时搬屋 跨区选校资讯不透明增加难度
但整个过程未有想像般顺利。高夏准备升中之际,Najma一家需要由深水埗搬到沙田,搬区后令Najma更难掌握区内的中学资讯,“我感到好困惑,小学有给我一本小册子,当中有一个list,但我完全不知道可以怎样选,加上是跨区,小学老师对别区的情况也不太了解,我不知可以问谁”。
Najma为儿子找中学的过程都感到十分迷茫,她曾努力自行搜索资料,亦有求助一些帮助少数族裔的机构,但也未能掌握有什么学校适合高夏入读。她认为现存学校的英文资讯过于零散及不透明,令她无从入手。
她最终选择去信政府机构查询,当时相关部门提供两区内的英文中学让Najma考虑,她随即带同儿子到两所中学了解。岂料其中一所见到他们后,便一直尝试劝退Najma,“当时老师给我的感觉是想拒绝,一直跟我说不同原因,指高夏不适合他们学校”。
入读主流学校后 少数族裔少年性格巨变
最终,在没有其他选择下,Najma只能选择另一所建议中学。学校对他们十分友善,亦愿意配合他们的需求,惟校方过往未有接收少数族裔的经验。高夏成为校内唯一一个,亦是首个的少数族裔学生。由一个较多少数族裔的学校,转到满满华人面孔的环境,令当时年仅13岁的高夏无所适从,也令他的性格由外向变得沉默寡言。
令Najma意识到问题的是,高夏竟把她准备的中午饭盒,多次原封不动拿回家。即使她追问,儿子只用不同理由推搪,不肯说出真正原因。高夏的成绩也大幅度下降,亦对原本充满期待的斋戒月不闻不问,令她十分担心。“因为我们需要吃清真食品,我在想是否因为饭盒的食物,令其他同学感到新奇,然后不停问他是什么来的,令他觉得烦厌,而选择不食饭,以免被提问”。
为转校铺路 欲找补习社被拒
Najma于是重新考虑高夏否适合就读以本地人为主的学校,正当她决定为儿子转校时,又遇上另外一个困难。转校需要主科全科取得B+或以上的成绩,但高夏成绩下降后,未能达到这个标准,Najma遂希望为他找到补习机会,改善成绩。
就是因为他成绩不好,我想去找补习,但补习社竟然说因为成绩不达标而不收。
但有补习机构竟以高夏成绩不达标准而拒绝收取,“就是因为他成绩不好,我才想找补习,但补习社竟然说因为成绩不达标而不收”。Najma对此感到无奈,“可能他们觉得要花多点精力去教高夏,所以才说不收吧”。最终,Najma辗转下才找到现时这所中学让高夏就读,儿子就读后,性格渐渐开朗,成绩也重回水准。
促先培训老师了解少数族裔文化
即使儿子在求学路上并不顺遂,但Najma仍然认为,现时有部分的主流学校很用心协助少数族裔学生融入学习环境,惟配套未有跟上。她认为少数族裔学生主要在语言及文化上需要较大的支援,若学校能为少数族裔学生加强中文能力,例如在暑假前的上课日,加入额外中文课,以及在日常上课天仿效非主流学校以学生的程度分班教学,相信会令他们容易跟上中文进度。
至于在文化上,她认为让老师先了解少数族裔文化尤其重要,故建议教育局协助老师定期接受培训,她相信当老师了解他们文化后,有助增加他们在处理少数族裔学生事宜时的敏感度,亦能带动整个教学气氛,减低少数族裔学生被孤立的局面,“当其他学生问少数族裔学生一些文化上的问题时,老师也可协助解答”。
我去找坊间不同机构的活动,但大多已爆满,我希望那些社区活动能让大家(不同族裔)都有份参与。
除了期望政府增加支援外,在Najma在儿子转校到主流学校后,亦没有放弃任何令儿子融入香港的机会。她一直积极为儿子在社区寻找适合的活动,惟因大多活动名额较少,又采取先到先得制,令她难以报名,“我去找坊间不同机构的活动,但大多已爆满,我希望那些社区活动能让大家(不同族裔)都有份参与”。
在偶然机会下,Najma认识了赛马会多元文化世心领袖计划,让现时就读中四的高夏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学校的华裔和非华裔学生,她认为透过活动能促进高夏对不同文化有初步的理解,助他早日融入社会。
机构建议校方举办活动让不同学生共同参与
赛马会多元文化世心领袖计划由爱同行基金会举办,旨在让不同不同学校的华裔和非华裔中三至中五学生参加,增加学生对文化智商的认识及实践,促进华裔和非华裔青年互相了解及合作。计划协助他们涉猎多个范畴,如技巧发展、社区参与、国际及文化经历和提升社会大同的意识,盼能协助建构多元文化共融的社会。
爱同行基金会共同创办人黄静虹 (Eva Wong)在推动共融文化的活动中,接触到不少少数族裔,她认为在现时的教育制度下,鼓励少数族裔就读本地的主流学校本是好事,惟有不同的情况出现,在推行过程亦存有落差,反令他们难以融入。黄静虹建议,学校应举办一些相关活动,让教师、少数族裔和本地学生共同参与,例如让他们亲身到访文化地点,令三方均有一个深刻体验,以了解对方文化。
此外,校方亦能提供平台予一些能力较高的少数族裔学生于校内/外分享自身文化,例如担任文化大使,在开放日中尝试让他们对外介绍学校;也可以在早会中,由老师带领下,以问答形成分享文化给其他同学。黄静虹相信,透过不同活动的互动,能增加少数族裔学生的自信心及技巧外,亦透过另一渠道令其他人接触到他们的文化,为共同建造文化共融社会奠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