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麟街遗迹】1879年唐楼 古迹办改称30年代 保育团体批粗疏

撰文: 陈铭智
出版:更新:

位于中环阁麟街,1879年落成的唐楼砖墙遗迹,在12月8日的古咨会会议上不获评级。古迹办提交新一份报告,改口称遗迹建于1930年代,推翻过去报告提出的1879年落成。评级决定有为时一个月的咨询期,至1月9日结束。
今日(12/29),立法会申诉小组的议员联同发展局、古迹办及市建局代表到场视察。申诉个案小组召集人、自由党主席钟国斌表示,要赶在古咨会咨询期内视察,并已安排1月4日开会,与政府有关部门讨论事件。

视察期间,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陈淑庄,及城西关注组成员张朝敦到场,回应古迹办将遗迹判断为1930年代建筑。张朝敦说,唐楼遗迹属于“背靠背”,无后巷分隔的建筑,不可能建于30年代;因为1903年起建筑法修例,“所有建筑物都要有后巷,如果唐楼真的是30年代落成,岂不是犯法?”。而陈淑庄则补充,近日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贸然决定在西九文化区兴建故宫博物馆,却对本地货真价实的文物遗迹置若罔闻。

城西关注组成员张朝敦向记者解释阁麟街唐楼遗迹的结构及历史。他一度要求与涉自我推翻的古迹办代表对质,惟古迹办代表视察时并未作任何回应。(陈铭智摄)

古迹办无补充 展开一个月咨询

张朝敦续指,古迹办在月初古咨会会议上提交的第三份报告,推翻之前承认遗迹建于1879年的第二份报告,但第三份报告的理据却只靠租务法庭文件中的估算。港英前高官、历史学家许舒(James Hayes)早前就为此开腔,证实租务法庭文件由没有专业背景的行政主任撰写,他们的工作范围不包括准确估算建筑物年份。

他要求与古迹办代表对质。惟古迹办交由发展局古物保育事务总监任浩晨回应,并表示不作任何补充。任浩晨解释,古咨会目前不予评级,并展开一个月咨询,咨询后将会根据意见作最后评级。不过他又指,古咨会会就任何新发现的理据及资料,重新讨论。

负责跟进今次个案的立法会议员钟国斌指,今日是第一次看见阁麟街唐楼遗迹,认为申诉团体中西区关注组提交的证据详尽,“见到有做大量工夫准备”,而且资料与现场所见的遗迹吻合,“其实普通人一睇,都会觉得遗迹有100年以上历史,1879年落成的可信度较大”。他批评古迹办调查粗疏,并对古咨会不予评级的决定有疑问。

自由党主席、立法会申诉部个案召集人钟国斌表示,今次个案的申诉团体下不少工夫准备资料,强调遗迹的落成年份,他对政府的评级有保留,并希望能以科学的方法鉴证出遗迹年份。(陈铭智摄)

杨雪盈批古迹评级把关马虎

湾仔区议员杨雪盈亦有到场。她指从今次事件可见,古迹办及古咨会作为本地文物的重要把关,在搜集资料及举证上犯低级错误,质疑部门的专业性。就任浩晨的回应,她指任浩晨并未详细解释古咨会开会前的“建议评级”到底从何而来,“话有新资料就会跟进,但是证据就摆在眼前”,批评政府部门保护本地文物古迹态度马虎了事。

阁麟街遗迹正位于市建局H18重建区内,市建局总经理(规划及设计)区俊豪表示,唐楼砖墙遗迹“没有即时风险,但初步探测的安全系数低于标准”。他指市建局已向地政处申请进入遗迹取走土样分析,目前须等待完整的安全评估报告出炉,才作进一步保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