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安置大厦人均仅30呎共用厨厕?市建局:以后不派共厕单位

撰文: 吕嘉丽
出版:更新:

土地发展公司在90年代兴建4栋大厦,安置受影响的重建户。市建局2001年成立后接管该4栋安置大厦,但去年被揭空置率奇高。市建局今年开始派单位予未符合公屋资格的重建户,但有居民反映单位人均只有30呎,远低于公屋人均面积标准75呎,而且需要共用厨房和厕所。

豉油街12号安置大厦其中一层将每个单位分做三间1/2人房,共用一个厨房、一个浴室及一个厕所。(图中家具未必按实质比例绘画)(市建局安置大厦平面图)

重建户:原本住的㓥房还大过安置的单位

受重建影响、但不符合房委会及房协入住公屋资格的租户本来只可接受特惠金离开,市建局去年年尾决定将空置的安置大厦单位提供予此类租户,作为特惠金以外的另一个选择。

黄小姐与女儿原本同住旺角新填地街一栋大厦内的㓥房,面积约90呎。该大厦受重建影响,两母女需要迁走,但二人不符公屋资格。市建局早前曾问黄小姐会否选择入住安置大厦的1/2人单位,人均只有30呎,而且需要与三个单位共用一个厨房、厕所及浴室。

黄小姐本身能放一张1.2米阔的碌架床、雪柜、煮食炉及电饭煲。她到过安置大厦的单位参观,量度后发现:“放了床之后,就什么也不能放了!”据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土地资源及房屋政策研究中心与全港关注㓥房平台去年的研究,㓥房户人均居住面积有48呎,比安置大厦更大。

居民早前到安置大厦量度单位面积,发现1/2人单位奇细。(受访者提供)

吕先生与女儿住在观塘恒安街受重建影响的大厦,120呎的单位有一房一厅。市建局第一次派予吕先生的安置大厦单位只有59呎。二人参观后,认为不可接受:“我的女儿已17岁了,难道他要跟父亲同一张床睡吗?她如果住进去,连换件衫都要出去厕所。单位还要共用厨厕,如遇上什么坏人,怎么办?”

市建局指,编配安置大厦单位时,参考公屋标准,按人数编配单位。不过安置大厦的单位明显较公屋标准细一半以上,例如一、二人单位只有50多呎,即人均30呎以下,而公屋定立的最低人均居住面积标准为75呎。旧区街坊自主促进组建议,市建局将现时几个共用厨厕的单位改建成一个单位,才真正适合居住。

有研究显示,香港㓥房户人均居住面积只有48呎,但安置大厦1/2人单位人均面积更细。(资料图片)

市建局:将不再提供没有独立厕所的单位 厨房仍要共用

市建局昨日在观塘区议会观塘区发展及重建专责小组会议时表示,因有街坊反映不欲住共用厕所的单位,因此市建局决定日后不再提供共用厕所的单位予重建户。发言人又指,安置大厦的单位虽然面积较细,但租金较公屋便宜。

如不再提供没独立厕所的单位,会否有大量单位会否就此空置浪费?市建局回应指,现时没有统计需要共用厕所单位数目。

不过,据市建局去年8月于提供立法会的资料,位于豉油街12号的安置大厦共有170个1/2人共用间格,当中超过82%空置。

豉油街12号安置大厦一层七室,每个室都分做三个1/2人单位。(市建局安置大厦平面图)

什么是安置大厦?
安置大厦是土地发展公司的遗物。政府在1988年成立土地发展公司﹝简称土发公司﹞,负责市区重建。该公司本身资源有限,只能吸引发展商合作进行重建项目。旺角朗豪坊是土发公司最为人熟悉的其中一个项目。
当年没有公营房屋机构协助土发公司安置市民。该公司自行兴建了4栋安置大厦安置受影响的居民,包括德辅道西466号的顺成大厦、荔枝角道163-165号的丽珠大厦、大角咀必发道必发台及旺角豉油街12号。
政府为简化土地征集程序,便制定新的法定架构,于2001年成立市区重建局﹝简称市建局﹞,取代土发公司。香港房屋委员会和香港房屋协会自此成为市建局的安置机构。自此安置大厦的空置率便渐渐增加。
去年,市建局首次披露安置大厦的使用率。当中以豉油街12号大厦空置率最高,112个家庭单位空置率达77%,31个共用间格空置率更高达82%,而丽珠大厦的家庭单位及共用间格的空置率分别为65%及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