㓥房环境恶劣 重建赶走穷人 “世界人居日”再数房屋十宗罪
今日是“世界人居日”,但香港仍有超过20万人住在板间房、㓥房与笼屋。关注基层住屋联席关注房屋问题,批评梁振英没有兑现兴建足够公屋单位的承诺,要求政府尽快发展闲置用地、订立租务稳定机制,以保障基层住屋权。另一边厢,非牟利房屋团体“仁人家园”以“香港贫民窟”为题,举行研讨会,讨论房屋供应与土地规划问题,探讨何为香港人的舒适家园。
公屋落成单位未达标 轮候时间为4.1年
关住联组织干事何智聪表示,政府曾于2011年承诺兴建76000个公屋单位,但至今落成数目只有63000,距离目标尚欠万多个。他举例道,元朗横洲公屋单位由原定的17000减至4000户、屯门新庆路则由8000户减至1500户、西环加惠民道就由2700减至2300户。特首曾订立10年建设20万公营出租房屋的计划,已成泡影。
梁振英亦曾承诺确保公屋轮候时间为平均3年,但现在平均轮候时间为4.1年。何智聪续称,分间楼宇单位 (㓥房)租金在梁振英任内升了10.5%,占住户入息比率超过3成。特首亦曾表示会额外提供中转房屋,安置重建及清拆的受影响居民,然而近年政府只开放屯门宝田收容所,更建议清拆唯一一个位于市区的石篱中转屋。
公私楼比例失衡 议员斥房屋政策不合格
候任立法会议员刘小丽早前曾探访露宿者,了解到有两兄弟因㓥房环境焗促和充满木虱,情愿露宿街头。她批评市建局多年来在旧区推行重建项目,却用作兴建豪宅而非安置被迫迁的居民,认为这是“劫贫济富”。候任立法会议员朱凯廸则指出,现时全港建屋土地面积有至少6成用作兴建私人房屋。他解释道,政府每年预留约700亿进行大型基建,为了支撑开支,便透过卖地予发展商解决财政压力,促成偏重兴建私楼的现象。他认为要改变现时公私营房屋比例,叫停大多市民并不受惠的基建工程。
候任立法会议员尹兆基指出山谷道邨与北角邨的地皮都是拆卸公屋再发展私楼。他认为房屋问题严重,他支持发展空置校舍、政府建筑物,以及使用率低的军营。
关住联组织干事何智聪促请梁振英尽快兑现承诺,并订立租务稳定机制、改建空置校舍,交出空置建筑物名单,同时确保有足够的过渡性房屋,安置被迫迁的居民,保障基层住屋权。
从寮屋到㓥房 城市中的贫民窟
另一边厢,非牟利房屋团体“仁人家园”以“香港贫民窟”为题,举行研讨会,讨论房屋供应与土地规划问题,探讨何为香港人的舒适家园。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教授叶毅明,提到香港过去的基层市民在山上搭建寮屋,与城市遥遥相对。但今天的贫民窟,却是转移到城市中,隐藏在唐楼大厦;穷人住在㓥房,空间极为狭窄。他更指出,当中有不少是年轻的单身人士,往往被房屋政策忽略其需要。
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吴永顺亦试从建筑师身份表达意见:“因为楼价逐尺计,房屋无可避免会变得迷你,但是要怎样善用空间,设计师要有考虑,例如之前某楼盘将洗手盘放出洗手间外,是不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