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德邨】全港唯一圆筒形公共屋邨 窝心设计和地点足以媲美私楼

撰文: 非凡出版
出版:更新:

一个住宅单位,正是一个家的开始,可以将外间压力和烦恼抛下。此身心休息之地,不用追求奢华;工作已经追求金碧辉煌,放工又何须置身水晶大堂。普通市民所需要正是安居乐业,而非左邻右里诸多陌生和虚假。
(以下内容节录自《香港筑印》)

择善而执 简之设计

如要认识香港公共房屋发展,石硖尾邨为起,励德邨为承。其八组合成之三座大厦,由当时1963至69年间之工务司鄥励德(Michael Wright)作为命名,以“励洁楼”、“德全楼”与“邨荣楼”组成。虽然已落成于四十多年前之1975至76年,但因为励德邨正好代表并象征其设计理念,成为传奇之“邬励德原则”(Wright Principle)。

由1962年开始,政府更新推出“政府廉租屋计划”(Government Low Cost Housing Scheme)并由工务司署设计并兴建。由于早期如石硖尾邨的徙置大厦设计为共用厕格与浴室,回顾历史,有不少“咸湿”色魔偷窥事件;有“公屋之父”之称的鄥励德于二战时期曾为俘虏,经历数十人共用厕所的牢狱岁月,故一力及一直主张每个单位需设有独立厕所及厨房,这正是对人应有的尊严,成就出“邬励德原则”。

+2

清凉而亮 井之设计

其代表作励德邨的特别之处在于此为全香港唯一圆筒形公共屋邨(1973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成立,廉租屋被归入管理,并且统一命名“公共屋邨”),而其半开放式建筑设计,亦影响着同期“天井型”设计的屋邨发展。励德邨等天井型大厦空气流通,走廊自然彩光;加上单位互相对望,就算小朋友在走廊玩耍,爷爷嫲嫲都能充当保安。在冷气设备还未普及的时代,各户铁闸常开,通风之余亦有助邻里相助。

励德邨另一特色有如艺术馆建筑,整体环境可以让人静下来思考生命价值。透过多角度构图,提供不少想像空间;树木在旁、天空在前、和风迎面,有助了解自己心灵需要。尤其屋邨竖立于大坑半山,远眺维港,令人向往。不论地点及设计,足以媲美私宅要求,单位面积虽然细小,但家庭住得放松而有希望,正是环境好让压力释放。

开心而活 家之设计

为何近代生活越见困难,其中原因正是不断被蚕食的生活空间;建筑靠背不断密密麻麻,区内大型公园休闲设施则需要乘车才可到达,市民安居其实好简单,两个蛋挞一杯奶茶、鸡蛋仔夹饼或新鲜菠萝包,正是七八十年代所需要的实用、简洁、开扬、朴素之满足;同样建立亲情,非只着眼物质而在于相处之时间。若然活得开心,焦点就不会放于大厦的井洞;如何仰望井口希望晴空,都是邬励德对香港之抱负。万宜水库、海底隧道、新市镇以及地下铁路,都是其任内开始构思,如何去改善及丰富香港人之生活。

香港筑印(非凡出版授权使用)

书名:香港筑印

作者:文:冯俊键 图、摄:陈耀慈

本书以细腻的笔触与绘画,勾勒出香港富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还以相片展现它们今天的面貌,在多角度的重塑下,一砖一瓦流露著人情味与质感,让读者追忆香港旧日生活之外,也能凭借建筑物的变迁,见证时代的更迭。

【本文获“非凡出版”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