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 自教有法宝 退职妈妈设群组助基层同路人

撰文: 韩洁瑶
出版:更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及成长步伐,一旦进入学校有比较,在言语、听力、视力、学习、情绪或行为上“发展迟缓”或“有障碍”,便归类“特殊教育需要”(SEN)。在2013-14 学年,于公营中小学就读的就有 33,830名;去年社区组织协会曾合算社署学前(0至6 岁)康复名额、轮候人数及特殊学校学童,保守估计全港确诊 SEN儿童逾 56,600 人。教养 SEN子女,一个家长就有一公升眼泪。例如自闭症孩子拙于社交,需要情绪支援和密集的训练,可是政府支援远远不足。因此,有妈妈从建筑师、社工等专业岗位退回家,自己孩子自己救;近年更发起互助组织“心义行”,落脚屋邨,协助基层“新手”上路。

Michelle发现音乐最能帮到儿子,找私家服务训练之外,自己还添置不同乐器,在家应用。(韩洁瑶摄)

每月至少一两日,一群SEN学生的家长总会偷空,借用马鞍山颂安邨的议员办事处聚一聚。这天 10个妈妈分享在家自教法宝,没幽怨哭诉,反而不时爆笑,弥漫深知我心的快意。

李想(Michelle)带来自家制爽脆海盐菠萝冰,但不及她的夏威夷小结他、非洲鼓、彩虹钟、响板等十几种小乐器吸引,她逐样示范、逐样讲解。

“我仔手肌弱,上音乐治疗会用小结他打招呼;打鼓可以抒发情绪,非洲鼓除了打拍子还可以训练肌肉和专注。”说着,她向鼓面凌空掉下一个乒乓球,“笃一声反弹,要双手接, 3下,5 下,7下;下一步练左手、右手。”

彩虹钟是音乐治疗常用工具,导师或家长可运用它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既吸引又有趣。(韩洁瑶摄)

SEN儿童在学前阶段主要由社署支援,经评估后可申请轮候社署辖下的幼稚园兼收位(I 位),即在一般幼儿中心就读、特殊幼儿中心学位(S 位)以及早期学习或训练中心(E 位),即如协康会、耀能协会等 NGO提供每星期1至3次言语、感统等训练;不过,至6岁小一入学,社署角色便由教局取代。

Michelle是全职妈妈,儿子两三岁时被诊断言语发展迟缓,无法表达自己便用头撞她或撞墙。她教过幼稚园,明白及早介入最能减轻缺损的负面影响。由于排期E位至少18个月,她唯有先找私家服务,给儿子连续做了5年音乐治疗,已然半个专家了。

Michelle儿子5岁半时开始学钢琴,黑白琴键对他来说个个一样,Michelle特制了颜色琴谱辅助他。至今儿子中二了,程度大约四级,在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语言。(韩洁瑶摄)

失控必有因

Michelle和大家玩完音乐,接着到张文倩(Jojo)分享“应用行为分析学”(ABA),“孩子行为的训练,在家比在中心更加紧要。”她拿出讲义:“A=前因,B =行为, C=后果;举例,如果小朋友在街见到玩具,他扭计,你买,那就鼓励他有下次。 A,你明知他会扭计,就避免经过玩具店;或者 C,不买。否则,你上次买今次不买,他就会失控。”

“对,你对阿仔讲好多道理都无用。”“奖罚比较凑效吧?”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

何淑仪(Ivy)哈哈笑提醒:“做阿妈的多是照顾者,通常比较了解孩子的喜好,奖甚么罚甚么看得准一些。不过,他有情绪,有攻击性行为,你要了解为甚么,他不是一出生就这样子。”

Jojo在儿子身上印证了ABA的效用,但最不忿的是,卫生署刊物也承认了ABA是“具相当实证的方法”去帮助自闭症儿童,却没训练支援。(韩洁瑶摄)

Ivy是社工,专职服务长期病患。 10年前儿子诊断为自闭倾向,她花了一两年过渡为兼职,给儿子多一点时间。“我仔在学校成绩算好,但好少说话,老师也不觉他存在。他表达不到想讲的,社交能力弱,往往很多情绪积存起来,回家就一次过爆发。”校外,Ivy和儿子报名教会集体活动,尽量让他多见人。

密集的日常训练

这是Ivy的社交故事特藏。她表示同一故事,也要因应每个孩子的特点和社交问题而要调整内容。(韩洁瑶摄)

Ivy最擅长说故事,这天她在家顺手拈来一个大文件夹,全是社交故事(Social Story)资料。她指出,自闭孩子活在自我的世界,“唔识睇人眉头眼额”,不明白社会规范。例如搭车,一见柱就揽,变了柱男或不断转圈,经常惹来乘客侧目甚至喝骂。社交故事有时、地、情景、人物,很容易能让小朋友明白身处什么环境,知道家长有甚么期望和要有恰宜的反应,“‘下次去地铁,睇下有无人先。无人,可以揽,或者转3个圈啦。’你要用指示句教他怎做,不能什么都不准,否则无出路……这种故事,好适合一年级小朋友。”

Ivy、Jojo 和Michelle的儿子现在都已十二三岁,但10年走来不容易。Jojo儿子MC也是在3 岁那年被评有自闭倾向,智力正常,自理却远远落后同龄小朋友。她丈夫在大学任教,自己是建筑师,却因长时间工作难以照顾儿子,唯有辞工倾力以赴。

MC在5岁那年才排到 E位服务,做了训练一年;升小学后,教局的服务少得可怜。Jojo听说ABA特别有效,重点是在日常生活密集应用,所以在“全盛期”,MC除了一星期做10小时私家服务,在家也接受她的特训。

“最深印象是教他大便后清理,首先要拉两格厕纸、折起来…… Step 1, 2, 3全画了图,有规律地每日练习5分钟,足足花了好几个月。”其他如冲凉、抹鼻涕、梳头、刷牙,初小学生轻易而举的事,她都要陪伴儿子日复日练习。

学业不是唯一出路

主流教育只用一把尺量度所有学生,Jojo不想儿子重投主流学校却苦无选择,唯有在家自教(home schooling)(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香港主流教育仅得一套学业至上的标准,SEN学生注定处处碰壁。Jojo儿子MC 读小四那年,学校的投诉来电密了许多,有日他在礼堂看表演,忽然离开座位,即时被几个老师围他质问为何。“原来是他习惯抹完鼻涕就要把纸巾丢到垃圾桶。老师无知围他,他顶不住压力就尖叫。”又有个晚上儿子无由来问她:“Mum, what's the meaning of my birth?”

Jojo反问他。儿子答:“It's homework.”黑暗中,Jojo摸摸他,一脸眼泪。香港学生都是功课奴隶,MC也不例外。Jojo回想当年每晚不是儿子尖叫,就是自己吼叫:“快啲做!”

MC填过一份学校问卷,大意问在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眼中,自己是不是有用的人,“问卷反反复复几十条,他都答‘无用’,他不说,但有感觉,原来自我形象这样差。他英文在级里数一数二,我以为有补偿。”

当时Jojo和丈夫相当震惊,决定要帮儿子离开主流教育,“学业成绩不是最重要,一个人还需要社交、自理能力和自信。”接着3年,MC转到一间专收自闭症学童的私立小学,母子像去了天堂。可惜该校没有中学,Jojo申请过国际学校,对方一听是自闭症便说没资源、不会收;又因儿子智力正常,特殊学校也入不得。所以,由今个学年起,Jojo开始自家教。

(左起)Jojo 、Ivy和Michelle和孩子一起面对SEN已有 10年历程,不想年幼学童的家长走寃枉路,所以积极分享经验。(陈嘉元摄)

找外力帮自己

Ivy指出,现在SEN 儿童轮候服务的队伍愈来愈长。分享会上,其他家长不约而同反映,等评估要排队6至9 个月,确诊后再轮候服务又要等14至18 个月,前前前后需时大约两年。查社署资料,截至今年 9月底,单是学前康复服务的轮候人数已达 7,744人。

“如果我们一直等,子女一直大,不下心机就会错过黄金机会。”Ivy说。2013年,她和Jojo联同几位家长成立“心义行”——用心、义务去做。起初只是个二三十人的 WhatsApp群组,成员辗转介绍加入,立法会选战前有八九十,人数还在升。“每日至少有100条讯息,大家都在苦恼,不如见面搞些分享互助帮助吧!”群组大部分成员都是马鞍山基层家庭。没地方,就商借议员办事处、朋友的工厦单位;没有资金,就发动个人人脉,请专家朋友来讲座;总之大家有甚么便贡献甚么,一如这天分享自教法宝。

心义行只有发起人,没有干事架构,所有成员都一样,有任何心得、所长就拿出来分享。这日就是一位妈妈借用朋友的舞蹈室,拍膊头找来专家讲解ABA。(陈嘉元摄)
Florence儿子Faithful特别爱看冲厕效果和水流入渠的情形,所以不断冲厕、流手,久久不离洗手间。她有机会就带儿子外出看水流,“从正途满足他的癖好。”(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分享会上,十居其九是全职妈妈,因为照顾SEN孩子,根本分身不暇去返工。有人默默写笔记,戴育真(Florence)最热烈发问。她儿子Faithful刚上小一,有过度活跃症和自闭症,“他学业理想,我最担心是他经常不举手就说话、课上周围游荡。”Florence庆幸开课几个月来,未接学校投诉电话。她说若早点认识心义行,就可避免自己“盲中中”的阶段,“我以为其他人不明白,只得我自己一个。”

有时Faithful控制不到自己的情绪,玩耍时会打人。Florence不免泄气:“这些生活维持到几时呢?有无曙光呀?”她听到过来人的经验,看到 ABA、社交故事等方法帮到小朋友,“儿子会有进步的空间,我才有点安慰。”

Ivy淡定开朗,常常笑容满脸,十足定海神针。她说:“好多事不要看得太严重。我常说,一张白纸上有粒黑点,多看纸上好多白雪雪的位置会开心些。”工作上生老病死她见得多,坦言人好难避免一些灾难,“除了自己乐观些,也要懂得找外力去帮自己。”她笑言自己“碌爆人情卡”,“你肯出声,好多人愿意帮你的。一件事搞妥了、减轻了,又可以继续下去。最不开心的日子,都有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