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界】与侯志强同村的侯智恒:保下塱原湿地 制度内外同抗争
上水河上乡有两个有名村民。一是“有钱祠堂都卖得”的侯志强;另一个是侯智恒,长春社副主席,保育了河上乡村的一大片塱原湿地。跟侯智恒在塱原湿地走,禾苗颤动,脚踏在干草上,雀鸟一群咻地飞过天际。侯智恒忽然说:“把此地留下来,也算对得起祖先。”
摄影:钟伟德
两种新界人:势力人士与不愿淌浑水的平民
侯智恒在河上乡出生及长大。他最难忘的是当年入读港大,身边个个英皇华仁出身,都未听过“上水”这个地方。毕业后,他先后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及嘉道理农场进行生态保育工作。
2000年,九广铁路落马洲支线计划兴建,其中一段架空车桥打算横越塱原湿地,结果在环保团体反对下搁置计划,最终改为兴建地下隧道。“塱原其实是私人地,有的被发展商买起了。当时觉得很可惜,担心田地会变成高楼。因为当时我已是长春社理事,加上跟村里人又熟,好说话,于是便提议在塱原推行可持续发展工作。”侯智恒说。
推动塱原复耕 成雀鸟天堂
不想农田荒废下去,侯智恒便尝试推动塱原复耕——他跟地主及农民合作,种稻米以及慈姑等传统新界作物,而且着重可持续发展,比如说田地会留约2成位置让雀鸟栖息、或特地不去收割部分稻米,为禾花雀预留粮食。侯智恒愉悦的说,以前禾花雀只得零丁数只,去年已增至数十只了。塱原是闻名的雀鸟天堂,至2014年,塱原的雀鸟品种多达299种。
但村民如何能抵抗卖地予发展商的利润诱惑,甘愿保住经济价值低的农地?侯智恒苦笑说:“当初搞塱原的时候,也曾有势力人士说我勾结村外势力,剥削他们资源。但幸好一直也有班村民支持。我对他们说,你任由田地荒废、失去生态价值,政府迟早会收地建楼。你想我们村门前就是高楼大厦吗?”政府现计划收回塱原的土地兴建生态公园,算是皆大欢喜收场——农民应可继续耕作,村民也可获得政府的收地赔偿。
“乡议局丢了新界人的架”
当时亦是侯智恒参与乡事的蜜月期。他形容当时执事的人较有魄力,所以他就曾建议把河上乡发展成可持续发展村落,推动废物回收、处理厨余等,又想把村里小学变成自然学校。但可惜,新人上场,处事作风大变,侯智恒满腹大计只能落空。他亦只能无奈的看着800年村落的颓败变幻。走过从前是农地的停车场,他说:“很痛心。这是不义之财。”侯智恒又记得小时整条村的关系融洽,谁家忙就把小孩留给邻家照料,家门也从来不锁上。“现在人情关系淡了很多。现在传统文化大多只剩下仪式,打醮时好像好团结,但平时就不太觉得。”侯智恒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