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候鸟】香港雀鸟瞩目小众 北上繁殖见证新生命来临

撰文: 吴志茵
出版:更新:

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令香港拥有不同类型生境,加上气候温和,不少迁徙水鸟都会选择从北方来港度冬。至于夏季,也有另一批到访者前来,不同的是,牠们是从南方飞来,除了是因为气候及食物来港,亦同时肩负神圣使命,牠们要寻找合适的地方筑巢,繁殖下一代。
现时本港录得的雀鸟种类中,大部分属于冬候鸟或过境迁徙鸟,其次就是留鸟。夏候鸟虽然只占本港雀鸟的5%,种类远比不上冬候鸟,却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景象——当雏鸟的羽翼渐长,拍翼学飞,到离开出生地展开新旅程,正好让我们见证新生命的到临,体现夏日生机勃勃的一面。
摄影:吴钟坤、江智骞

每年5至9月,夏候鸟会由南半球飞到相对较北的地区如香港等繁殖,之后再返回南方过冬。(吴钟坤摄)

8月,暑假接近尾声,天气依旧翳闷。立秋日,空气中没有一丝秋意,亦没有炽热的阳光,幸好这是个出海的日子,可以乘着海风,把这团热气吹散。我们于马料水码头登船,一直驶向大鹏湾,沿途经过赤门海峡、赤洲、弓洲、石门洲及塔门。与我们同行的是香港观鸟会成员陈庆麟(Alan),每年7至8月,他都会出海到这一带水域,目的是要探访一期一会的老朋友。

夏季是燕鸥来港繁殖的季节,Alan每年都会出海探访这班一期一会的老朋友。(吴钟坤摄)

开船不久,几只海鸟在船尾追逐,Alan拿着双筒望远镜注视了一会,向船上团友介绍:“牠们就是我们今天要找的主角,这一批燕鸥相信是正飞往南方过冬而路过此地的。”

在香港的夏候鸟中,燕鸥是最为人熟悉的。每年夏季,褐翅燕鸥、黑枕燕鸥及粉红燕鸥都会来港繁殖,作短暂停留。3种燕鸥不难辨认,从牠们的名字已可知道各自特征。黑枕燕鸥的前额和头顶呈白色,眼部的黑色羽毛一直延伸至后枕,像戴了黑色的眼罩;粉红燕鸥的头顶是黑色,似是戴了一顶黑色帽子,而嘴及脚部则是粉红色;至于褐翅燕鸥就最易认,牠的翅膀呈深褐色,与其他两种燕鸥截然不同。

冬候鸟南下过冬 夏候鸟北上繁殖

香港位处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飞路线上,每年秋冬两季,成千上万的水鸟会分批从西伯利亚向南迁徙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中途会短暂停留香港作补给或留港过冬,直到春天才离开。

迁徙是动物对生存环境、气候、种群数量及密度的反应,牠们可以在迁徙的过程中发掘不同或更理想的栖息地,增加生存机会,以及增强在非繁殖地的育幼能力。在北半球纬度较高的地区,雀鸟于春夏季有充足的食物资源,但到了秋季,天气转冷,昆虫及浆果等食物减少,令雀鸟需要南迁至较温暖的地方如中国南部、东南亚、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过冬,待翌年3至5月才飞返繁殖地。至于生活在南半球的雀鸟则相反,牠们于5至9月会到较北的地区如香港等繁殖,之后再返回南边地区度冬。

燕鸥需要长时间不断飞行,灯塔是牠们停歇的好地方。(吴钟坤摄)
燕鸥在偏远的小岛上繁殖,一定要坐船才可以看到,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
观鸟团团友Jay

燕鸥 海上的燕子

船慢慢向一座白色灯塔驶去,塔上正聚集了不少燕鸥在此休息。当我们靠近时,燕鸥不断鸣叫,接着更一同拍翼起飞,在天空上转了个圈后折返,回到灯塔的围栏上。单凭围栏上留下的粪便痕迹,不难推断这是一个属于海鸟的聚集地。在茫茫大海中,浮台、灯塔,甚至海上漂浮的垃圾,都成为了牠们的歇脚之处,稍事休息后再次踏上征途,准备飞更远的路程。

粉红燕鸥的嘴及脚部均呈粉红色,而头顶则是黑色,似是戴了一顶黑色小帽。(吴钟坤摄)

现时全球共有44种燕鸥,广泛分布于不同地方。燕鸥是体型小至中等的海鸟,大多数生活在海洋及海岸地带,但亦有少数品种在内陆水域生活,以捕捉小鱼或空中的昆虫为生。由于牠们的尾羽修长而开叉,能像燕子般高速飞行,故有“海上燕子”之称。

图中的是黑枕燕鸥的成鸟(右)及雏鸟(左),雏鸟身上仍带有一些灰色斑点。(谢伟麟摄 / 香港观鸟会)
褐翅燕鸥的深褐色翅膀,与其他两种燕鸥的外观截然不同。(吴钟坤摄)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