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酱园】第三代“豉油佬”温柔对黄豆 联本地农户推有机酱油
酱油老店,有多枝香港制造的酱油,保存了庞氏家族,对调味料执著之情。“自己身为第三代传人,应该对家庭有付出!”29岁的庞中衡(Jack),是悦和酱园第三代传人,他放下多采多姿的生活,承续祖业做“豉油佬”。他运用创意迎接现代化挑战,晒出“Made in Hong Kong”豉油,亦利用网上平台及年轻人的力量,传承传统生晒酱油工艺。Jack亦看准本港健康饮食市场,与本地农户合作生产“有机酱油”,开拓可持续发展市场。
无理由做管理层咩都唔识,就咁空降落嚟,下面班人都唔会服喇!
庞氏家族设立酱园 香港落地生根
庞氏家族原籍广东省佛山市,30年代起设立酱园。适逢国共内战,庞氏一家辗转南下到香港,酱油产业从此在香港落地生根。晒场最初设在荃湾德士古道,至1973年因应新界发展而迁往古洞北设厂至今。
第三代传人 捞豆包装埋数一脚踢
传统工业往往出现青黄不接问题,第三代传人庞中衡(Jack)愿意肩负重任,承接跨越三代人的祖业。29岁的Jacky说,刚毕业时,没有打算会承继酱园,一直在外打拼。“屋企做豉油,冇理由答唔出鼓油点做”,这股傻劲,令Jack毅然放下花花世界,回归酱园做“豉油佬”。
太子爷亲自落场“帮手” 每事亲力亲为
访问期间,Jack不时被召唤去“帮手”,戴上手套捞黄豆、除下手套推出一箱箱黄豆、为产品贴标签纸、甚至由古洞驾车至荃湾门市帮手“埋数”,有别于坊间对“太子爷”的形象,Jack是一个“贴地”传人,往往亲力亲为,“冇理由做管理层咩都唔识,就咁空降落嚟,下面班人都唔会服喇!”酱园对Jack而言,是个难得可贵的礼物,皆因这是其祖父、父亲及伯父的心血,“自己身为第三代传人,应该对家庭有付出”。
酱园拒绝流水生产 人手捞黄豆及进行发酵工序
我哋用人手捞黄豆,可以对黄豆较为温柔!由于黄豆是厂房的根本,如果厂房用机器拌黄豆,有机会毁烂师傅用心煮出的黄豆!
坚持传统生晒方式 拒绝流水式生产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酱园仍坚持传统生晒方式,拒绝机械流水式生产,“奢华”地晒出“Made in Hong Kong”的豉油。现今有不少现代化机器可以降低工人的工作量,减低其辛劳及受伤机会,不过酱园仍以人手捞黄豆及进行发酵工序,因为Jack相信对黄豆温柔才能生产出靓豉油。黄豆是厂房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经过工序能制作酱油、豉油,“如果厂房用机器拌黄豆,有机会毁烂师傅用心煮出的黄豆。”
酱园进军fb 生产有机酱油
屹立香港74年的酱园,要如何革新才能追得上时代步伐?Jack为酱园打入互联网世界,透过开设Facebook专页,让大众从社交平台上窥看香港传统工业,用“豉油佬推介”Tag介绍酱园各产品,详列生产过程、食用好处及建议食法。
除了开拓互联网战线外,亦开发新产品──有机酱油。有机制造顾名思义,即选用有机耕种的黄豆,不用任何化学物质,连酱油输送管都弃用旧有的塑胶管,改用不锈钢“输油管”,Jack期望能在生产酱油同时保护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绿色产品。
门市保留60年代风味 酱油出品前需检验
我们卖出嘅产品,必需过到自己一关!
酱油推出市场前 会进行规格检验
而酱油出品前,需进行规格检验,例如豉油咸度及胺基酸浓度,以及食醋的酸度。所有检测都有文件纪录,任何酱料都能追踪来源及生产过程,“我们卖出嘅产品,必需过到自己一关,需要把关及亲自尝味,测试冇问题才推出市场。”
荃湾门市保留60年代风味
这枝“Made in Hong Kong”的豉油不会出现在超级市场的架上,仅在荃湾街市街的“悦和酱园”门市及少许零售商店出现。荃湾门市仍保留60、70年代的风味, 一个又一个大酱酲摆放著甜面豉酱、辣面豉酱、锦豉酱和原油磨豉酱,员工按照客人的要求,选取酱料再包装,然后过秤计价。
腌制品排放胶盒 蕴藏香港制造酱油
店舖另一边则摆放一排胶盒,盛著醋腌蒜头、糖腌白瓜、五柳菜、甜酸蒿头等腌制品。顾客人流不绝,“老板!老板”呼叫声此起彼落,这家74年的老店蕴藏著一枝枝香港制造的酱油,还保存了庞氏对调味料执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