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星光大道】真正公共空间 建筑师望扩展香港海滨想像
改造三年多的尖沙嘴星光大道明日(31日)开放予公众。有别过去设计刻板、休憩设施不足,被外媒被评为“全球12大旅游陷阱”之一,变身后的星光大道,加入波浪型栏杆、大量结合园艺设计的座位,其中,原有置于地上的明星掌印,更升高至栏杆,方便轮椅人士“打卡”。负责操刀新设计的海外景观建筑大师James Corner表示,维海与香港城市轮廓已十分迷人,因而望以简约设计,给维港空间呼吸,展露它的自然美。
摄影:高仲明
原星光大道物料退化 外观过时
将星光大道改头换脸的工程,由美国建筑事务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负责。其行政总裁James Corner昨日到港介绍时,指出整个改善工程都是围绕环境,关于海滨、香港城市轮廓,由于维港景致本身已很迷人,团队其实不必做太多,只需注重细节与突显星光大道(Give it space to breath and give it place to sing. )。
设多款临海特等席 坐观维港与掌印
作为香港主要景点,每年上百万游客到访,星光大道过往却被评为欠缺吸引力。James Corner亦观察到昔日星光大道外观过时,物料退化,并缺乏足够座位、遮荫等问题。因此,他在今次工程的细节上,亦有针对性设计,例如四个扇形镂空式绿化凉亭,增设遮荫空间。不过凉亭“仍在成长中”,绿色植物将慢慢生长至包裹凉亭,随季节开花,变成具生命力的遮阴凉亭,供游人休息之用。
过往Corner曾负责多个城市改造项目,当中以纽约曼哈顿The High Line最为有名,项目把废弃铁路改做成空中公园。不过,Corner于今次香港星光大道其中一个重点,便是以最简约设计,保留最多活动空间,并营造平易近人气氛。他指,他们在星光大道栏杆,改为高低起伏、模仿海浪的波浪形设计,让游人能把手肘放上栏杆看海。
同时,海滨加设两层式座椅,让游人能以不同角度看海。这设计一方面可配合早前另一项目梳士巴利公园,让尖东变成一个更可达、更欢迎、更亲近海滨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亦让香港海滨空间摆脱不友善规划的形象。
星光大道其中一个吸引地方便是各大明星留下的掌印,考虑到轮椅人士的需要,Corner更将掌印由地下,移到较高位置的栏杆上,令轮椅人士及长者在拍照留念时,不用为迁就镜头时,再俯身弯腰。
他认为,很多城市正在经历同样的复兴(renaissance)与转型,把海滨从负面、污染、危险地方变成人们喜欢的地方,并以美国曼克顿为例。
“30、40年前美国曼克顿只有工业,后来工业式微后,海滨仍被大众视为肮脏与罪案来源地。后期当地人改造公间后,东西两边海滨变成公园、单车径、花园、艺术空间,每日有上万人使用相关地方。”在Corner眼中,复兴海滨是各地发展的大趋势。
对于香港,他以西九海滨为例,他认为香港正开始从一个开放、亲近的方式接触海滨,寄望星光大道项目能把海滨设计推向更高标准,“我认为随著时间,香港将在海滨及公共空间连续性方面会做得更好”。
国际建筑师接手设计香港公共空间
翻查星光大道历史资料及演变,这尖沙咀海滨长廊早于八十年代兴建,地权属政府。2004年私人发展商新世界受康文署委托,加入电影元素,改建成星光大道,并交予星光大道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变成公私合作营运。2015年,在油尖旺区议会建议下,新世界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向城规会提出“活化尖沙咀海滨地区”计划,曾被地区人士不满多层式设计破坏港滨。其后,康文署修订活化范围,提出改善游人设施栏河、路面等设施。新世界其后出资并将计划交予Corner团队设计。
公共参与成项目最大挑战
Corner昨提到项目最具挑战的地方为其“公共性”。“公众不是单一客户”,他指虽然由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副主席郑志刚出资策划,但他们明白这是一个公共项目,因此很多政府部门、不同社区持份者,包括海滨事务委员会、区议会、关注组织及其他地产公司参予项目。从构思到收集相关意见,团队花了大量时间把公众意见融入设计。他指一边推进设计,一边经历整个公众参与过程是最具挑战性,但整个项目亦因这个过程而变得更好。
随星光大道明日开放,他寄望无论前来的游客与香港居民都喜欢这个海滨空间,细味维多利亚港的美,享受由自然、环境所发出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