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老师】首对夫妇捐遗体作解剖教学 学生:怕下错刀致不敬

撰文: 陈芷慧
出版:更新:

这天,十个家庭的亲友在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灵灰阁出席家人的撒灰礼。一对小女孩拿著颜色笔,在纸撒灰器上认真地画,画了蓝天、白云、草地。她们说:“因为今日有蓝天。”她们想好好记住爷爷这天完成“无言老师”任务的日子。
无言老师——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遗体捐赠计划,遗体将作解剖教学用途,每位捐赠者都是一位无言身教的老师。
“今日,有温暖,有阳光,希望今天大家记住上天的恩赐。‘无言老师’走来的路不易。”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陈新安教授致谢辞,与女孩的画不而谋合,除了对家人表示感激,亦说求遗体捐赠之难。撒灰礼,除了是与离世亲人作最后道别,亦是离世者替在世者上的最后一课。
摄影:吴钟坤

两位女孩在纸撒灰器上给祖父画上蓝天白云,说因为要记住今天是晴天。

父亲当无言老师 启发母跟随

一位老太太,站在丈夫曾佛明的墓碑前,说:“谢谢你一生的付出,照顾我们一家。”曾佛明成为“无言老师”,女儿说其实是早年母亲提议,子女作为年轻人,反而不知无言老师是什么一回事。

无言老师的身教,不只是无私的奉献,亦教晓在世的亲人如何安然迎接死亡。刘倩萍的父母,是全港第一对“无言老师”的夫妇,父亲刘振雄2011年成为无言老师,2013年完成“教学”工作,撒灰礼过后,母亲也想通了,“妈妈话都做无言老师,叫我哋帮佢填表。”采访当天,正是母亲区佩文老师的撒灰礼,倩萍与家人决定把父母合葬。

刘倩萍(前)与丈夫(后)父母皆是无言老师,当天为母亲区佩文老师主持撒灰仪式。

十多年前,“某天,我爸爸同我哋讲‘我写咗信畀中大校长沈祖尧,我要做无言老师’。”全家都惊讶,“当时反应系‘吓,唔系啊嘛’。”女儿倩萍忆述。倩萍其实是基督徒,本应相信身体只是躯壳,人的灵魂会在天家。想不到爸爸冷不防一个决定,才发现自己还未看透死亡,“始终系中国人。”死亡在华人社会是禁忌,不谈死,自然没有好好准备。“𠮶时妈妈唔系咁开心,妈妈话‘有冇搞错,咁快就谂呢啲嘢。’”父亲请倩萍替他在申请表格上签署。因为现时遗体捐赠登记在香港没有法律效力,死者直系亲属拥有遗体最终处理权。每一位无言老师的决定,都先要与家人交代清楚。情萍还好记得爸爸自豪的一句:“我可以做无言老师喇。”


签署后几年,家里无人再提起此事,倩萍:“大家都唔觉得爸爸会咁快走。”世事难料,父亲习惯每天晨运,一天早上在公园踏单车时发生意外,在医院渡过七天便离开了。倩萍说:“到爸爸过咗世,我都唔敢提呢件事,怕妈妈唔开心。”,她指的是父亲签署成为无言老师一事。这时,母亲却主动提醒倩萍:“爸爸话过要做无言老师,你要联络中大。”

纸撒灰器由社企设计,让亲人写上给先人最后的话语。
+2

2011年只有7位遗体捐赠者

这两年遗体捐赠者数目尚算稳定,2016及2017年分别有97及103位遗体捐赠者。然而,2011年,倩萍父亲刘振雄过世那年,只得七具捐赠者的遗体。因此,刘振雄“老师”的奉献,对当年医科生而言,何其珍贵。

第一课解剖课:揸住刀手震

一位医科生Tiffany忆述第一课解剖课,没有一位同学迟到,“那天,全部二百几人准时,早好多到。”因为他们知道今天是好重要的一课,要尊重一群无私奉献的遗体捐赠者,无言老师甘愿赤裸裸地躺在他们面前,对学生而言,是无言的力量,对其生命的冲击。 “解剖课,大家穿上保护衣,情景比较严肃、紧张。”Tiffany说。他们默哀过后,才开始解剖。

亦有同学忆述:“因为遗体有做到防腐处理,跟我们想像的尸体好唔同,有少少震惊。唔好讲落刀,落手摸都犹疑咗一阵。但,我哋明白系学习过程,而且冇需要怕呢件事。”躺在解剖床上,不再是中学生物课时那一对牛眼,他们得要小心翼翼向无言老师下刀,因为只要一不留神,下刀太深,破坏组织,便浪费了无言老师的付出与信任。有同学说:“我揸住刀都手震,真系未试过揸住手术刀去解剖身体,第一刀掂到皮肤组织,唔敢好深,怕做错。但原来越熟练,越睇得多(遗体),越睇得到更多身体的结构。”陈新安教授说:“冇一个身体系一样,唔系电脑程式。”因此,每一位无言老师给学生的教学,都是独一无二。

医科生为无家属的无言老师撒灰,以示谢意。
唔会因为佢已离开人世,而不当他们是生命。
中大医科生

学生每接触一位无言老师,上面都写著他们经历过的病患、背景。Tiffany:“紧张,系因为知道佢哋有好大的故事,有更大的责任,唔想犯错。”,亦有同学补充:“见到自己无言老师,喺身体反映出佢哋嘅疾病,有时令我谂返起佢哋曾经的感受。”因此,同学说出深刻的反思:“我们当他们是真正病人,而非人体模型。唔会因为佢已离开人世,而不当他们是生命。”

学生的分享,是对家人最大的安慰和启发。

父亲启发女儿当无言老师

陈新安教授当天致辞时提及“无言老师”计划之难:“好大嘅障碍系亲人的不舍,这是我们相当理解。但我哋应该高兴,睇到老师心愿已了,希望家人明白,我哋已将荣耀归佢。”实在不难想像挚亲身体的器官“各散东西”,毫不整全,对家人的难受。倩萍也坦言起初难以接受,但很快便想通了,“虽然系唔完整,详细情形我都唔知,但帮到人研究,我觉得都系几好的选择。”学生称呼其父刘老师,写上感谢卡,一句“生命有限,知识永存”,老师和亲友无憾矣。倩萍:“见到感谢信,我觉得爸爸真系做到佢想做嘅嘢。我爸爸真系帮到人。”又说:“而且我自己都准备填卡(申请做无言老师)。”这是父母对倩萍最大的教导。

陈新安教授说:“无言老师已训练500个医生,百多个外科医生。”当天撒灰礼,一众学生在场,替无家属的无言老师进行撒灰礼,亦对每个家庭逐一致谢,分享从无言老师身上所学习的知识。当中有些家人自身仍未接受遗体捐赠当无言老师的做法,而学生的分享,是对家人最大的安慰和启发。

陈新安教授当天致辞时提及“无言老师”计划之难:“好大嘅障碍系亲人的不舍,这是我们相当理解。但我哋应该高兴,睇到老师心愿已了,希望家人明白,我哋已将荣耀归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