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招牌】佐敦澳大利亚牛奶公司招牌被拆:由书法家题字好珍贵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1970年代于佐敦开业的餐室“澳大利亚牛奶公司”,其霓虹招牌因不符合屋宇署新规定,日前悄然拆除,是继邻店“麦文记”及其他老店如“妹仔记”、“德兴海味”之后,再有霓虹招牌被拆。有招牌研究者指,澳牛招牌出自著名本地书法家卓少衡,曾是区内地标之一,亦是香港的街道美学,感叹旧式招牌已买少见少。

年初收信 日前悄然拆走

“霓虹黯色”facebook专页昨晚发布相片,表示继佐敦孖宝“麦文记面家”招牌于年初被拆后,旁边的澳大利亚牛奶公司的霓虹招牌原来近日亦经已被拆卸。两间店舖早于今年年初收到屋宇署通知信,要求于限期内拆卸,否则有机会入狱一年,并罚款最多20万港元,以及按日罚款2万港元。

麦文记60年霓虹招牌于接信后月内拆走,而相邻的澳大利亚牛奶公司招牌近日也难逃命运。不少网民留言大叹可惜。“霓虹黯色”专页指,“我们失去的不单是澳大利亚牛奶公司霓虹招牌的美学和地标,我们还失去了昔日著名书法家卓少衡的墨宝。”

“霓虹黯色”facebook专页昨晚发布相片,发现佐敦澳大利亚牛奶公司的霓虹招牌虽然保养得好,但近日经已被拆卸,有网友叹可惜。(取自“霓虹黯色”facebook专页)

老板取店名为纪念澳大利亚生活

以“光速餐”为港人熟悉的“澳大利亚牛奶公司”,除了上菜速度奇快,其独特的霓虹招牌亦为区内地标。餐室1970年在佐敦白加士街开业,店主为纪念自己在澳大利亚打工的日子,加上主要售卖奶制食品,便改名以“澳大利亚牛奶”命名。

民间组织“程寻香港”去年曾带团导赏区内招牌,成员温佐治指,据闻澳牛创办人早年为海员,岂料船只驶至澳大利亚时出现故障,需要要当地修理,“期间他为维持生计,便学厨做饮食业,点知又做得几好,获餐饮老板赏职留下来。”澳牛创办人最终还是回港生活,遂开办这餐室。

温佐治本身是港史迷,去年曾与本地组织合办导赏团,带公众往佐敦和油麻地,从霓虹灯影看背后的故事。(吴钟坤摄/资料图片)

招牌由卓少衡题字 罕有写行书

温佐治指,当年商号十分重视招牌,多数找来著名书法家题字,再送往霓虹灯公司制造。其中澳牛的招牌出自卓少衡手笔,是卓氏少见的字体。“卓少衡多数写魏碑体,此字型勾勒明显,适用于高挂上空的招牌,让路人远处都见到。但澳牛这招牌却是行书,可能是老板特别要求:‘你写行书得喇’。”而该招牌下,更有两个中式碗的光管图案,标示餐室的招牌食品,其工艺是香港霓虹招牌的一大特色。

不过,随科技进步,温佐治指现时的招牌几乎全以电脑设计,人手题字的招牌已买少见少,但有时代意义:“霓虹招牌代表香港50、60年代开始,夜生活渐兴盛,港人夜晚会走到街上消遣娱乐。”“霓虹黯色”专页亦认为,这些招牌显示香港街道独特的视觉文化和美学,也属珍贵的传统工艺。

今年年初麦文记招牌清拆前,已吸引不少网友和食店在招牌下拍照留念。(高仲明摄/资料图片)

旧招牌不敌新例 数千个已拆走

过去近十年,全港已有数千个旧式招牌难逃清拆命运,全因屋字署2010年政府全面实施“小型工程监管制度”。在新制度下,未经屋宇署批准及同意,或根据规定而竖设的招牌,均属违例建筑工程,当局将发出清拆令,要求拆除不符安全规定或有潜在危险的招牌。署方规定招牌不能伸逾4.2米,离地不能少于3.5米。

2013年,当局考虑到大部分招牌,商户仍然使用,指“在促进本地的商业活动及香港的繁荣,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续推行检核计划,容许招牌拥有人安排认可人士检查和巩固招牌,获屋宇署查核后,可继续保留使用。当局共收到数百份检核申请,亦有一部分招牌因“不符合技术规格”,不能参与检核计划。有不少商户认为认为改装至符合规例较麻烦,或旧式招牌保养费用昂贵,索性整块清拆。

这些霓虹招牌被清拆后,命途各异。大部分送运堆填区,也有少量如深水埗“信兴酒楼”、西环森美餐厅,于早几年获西九M+视觉文化博物馆收藏。而麦文记老板年初曾不忍招牌变成垃圾,联络过M+博物馆,希望对方把招牌收入馆藏,但当时M+则指招牌太长未能收藏。

至于今次澳大利亚牛奶公司的招牌,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回复,M+博物馆至今没有收到任何该负责人联络接收其霓虹招牌的查询或要求。

“霓虹黯色”facebook专页本身于今年年中出版新书“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视觉文化记录”,由理大助理教授郭斯恒撰写,他与团队一直研究霓虹招牌的美学和工艺,如何反映上世纪的庶民生活。(黄永俊摄/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