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放弃做运动员2】迷失于竞赛生涯 前剑击手淡出为寻回初心
世间太多阴差阳错。9岁开始练习剑击的张恺朗(Bosco),曾经是香港青年代表队的成员,自小开始打比赛,却最终迷失于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最后因伤、因为对剑击的迷茫,他在副学士升大学那年决定淡出。
然后,香港产出了“新剑神”张家朗,两人只差一个字。2016年,张家朗在亚洲剑击锦标赛登上“亚洲剑王”宝座,张恺朗的亲友却误会那个是他,纷纷跟他妈妈道贺,弄得啼笑皆非。但Bosco始终没有后悔:“我现在找到心目中想要,是快乐剑击,不是争胜剑击。”
回想当年,张恺朗(Bosco)听到妈妈说“其实你都有机会出亚运、出奥运”,也不是不心酸的。只是运动如人生,怎会尽如人意。
Bosco 9岁时在小学通告中,知道自己要选一项运动、一种乐器来学,看见“剑击”两个字,虽未见过却已自动入迷,“有个剑字㖞,细个觉得型啰,好过攞住个波。”初学时选择了讲求技术的花剑,表现一般,直到中二转玩注重“食脑”的重剑,成绩顿时飙升,首年已夺九龙区学界第三名;一年后再夺学界冠军,更代表香港到菲律宾参加亚洲青少年剑击锦标赛。他亦自此顺利进入香港体育学院,随港队操练。
“剑击是只要打完一堆分龄赛、排名赛,头八名可自动入体院受训;一旦跌出头八,便要自动离开体院。出赛(体院)每次只有四个,所以要争,八个人争四个位。”因为剑击的成绩,学业成绩平平的Bosco入读拔萃男书院,他的中学时光,亦要在剑击世界的游戏规则下渡过,“入了体院,每星期要练习五日;其余两日在拔萃练,即是七日都要练剑,都几冇生活。”
上瘾的刺激感
放弃课余时间、初恋女友“诈型”,但Bosco都心甘情愿。“没有人推我去比赛,那是routine(常规),打剑当然要比赛,没有人会质疑……尤其咁细个,冇咩独立思考,比咪比啰。”其实Bosco是沉迷剑击的,尤其那种电光火石间的刺激感:“唔同踢波,组织一个进攻要一两分钟;剑击的致胜关键在刹那间,若做到会好有满足感。一场比赛有15分,即是最多有29个机会去做这件事,没有很多次。一个moment可决定你赢唔赢,这是很令人上瘾的感觉。”
只是一如许多运动员遇到樽颈位,Bosco那个来得有点早:“上不到头四名,永远八强止步。试过好俾心机练都过唔到。”后来有次比赛,对战宿敌喇沙书院,他进攻不果,对方跟上来,他急速后退时扭伤了脚,韧带八成撕裂。“𠮶一下冇得唔走,输一分就系输一分。若唔理𠮶一分,或者可以保护到我对脚。”
那次受伤,Bosco停剑半年。复出时在没有充分练习的情况下,竟也侪身八强,但他反而气馁,因为知道自己技术到顶,练与不练下去,再无分别。“只系得咁多”,自己接受到吗?“你唔信自己得咁多,但现实好似话俾你知,你系得咁多。”
后来,他升读香港大学附属学院的副学士课程,到二年级时预备考中大翻译系,“觉得真系要读返少少书,上返大学先。”最后一战在2013年,代表香港到克罗地亚打世界青少年剑击锦标赛,他决定在这里终结比赛生涯——也没有正式递信离开港队那么戏剧性,他只是再没报名计分赛,令自己排名fade out(淡出),便自动离开港队。
“除了好现实嘅原因,如读书、揾钱,我谂有好多运动员都因为去到一个位,你过唔到,又觉得继续落去好似再冇意思,就会放弃。”
非争胜剑击
停了比赛,却没有停止剑击。顺利入读中大之后,他继续在大学玩剑击——非为争胜,而是真真正正执剑,享受这种运动。“可能是考完DSE那一年,停了练剑,让我有时间反思剑击对我来说是什么一回事。”他的思考结果是:“我心目中想要的是快乐剑击,而不是争胜剑击。”在大学,打剑对手不再是咄咄迫人的竞争者,而是爱好者,让Bosco重拾“当初对剑击的好奇”:“做到某个进攻,觉得自己做得好靓,就会好开心。这才是运动的本质。”
浸会大学体育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学童不宜太早进行专项训练。“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近年多番强调,小孩子在青春发育期前不适宜过早进行单一专项训练,容易产生burn-out(倦怠)及心理障碍的问题。”他认同这是香港教育制度、名校心态下,对本来热爱运动的孩子所带来的坏影响:“小学阶段过度著重运动成绩,容易衍生这类障碍。”
事实上,挪威奥委会主席Tom Tvedt曾经指出,当地对儿童的运动训练会小心处理:“12岁之前,运动只是求快乐,不应着重成绩。我们会集中让小孩子加入1.1万间体育运动会,有93%小孩子在这些体育会恒常运动。若他们水平好,便会把他们带到精英运动中心Olympiatoppen。”所以在挪威,13岁以下的比赛,均不设任何排名。
我多谢剑击给我的所有。我现在的性格、外貌,那种阳光、自信、理性,都是剑击给我的。
也许当天他“放弃”的,是对剑击“变质”的心态。在朋友介绍下,他认识了“我没成为职业运动员”面书专页版主Tanya,分享了他的“放弃”故事。他认为,这些都不是“失败”的故事。
比放弃更重要的事
“这是一班被left out(忽略)的运动员。他们可以成功,只不过他们选择不去‘成功’——有传媒曝光、上世界舞台。他们有其他更值得做的事。”只是未有踏上舞台、甚或已经离开赛场,为何还值得别人的注视?“如果知道我们的存在,可能香港社会,会少一分功利?”Bosco喜欢用疑问句来讲一些他肯定的事情,这是他交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