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还耕种】新人坪𪨶拜师耕法有分歧 婆婆被说服:让他们发挥

撰文: 黎明佩
出版:更新:

昔日,本地农民以耕种养活自己和家人,向土地索取粮食;今天,香港仍有人从事耕种,但大部分已不是传统农民。他们拿起锄和耙,延续土地的活力,背后还有什么原因?我们走访新界东北的农田找寻答案……
摄影:梁鹏威

李婆婆(左)年轻时做过纱厂,也试过养鸡,但还是觉得耕田最好玩。当初耕种只为了生活,对阿山(右)这个突然造访的徒弟,李婆婆没有太多想法,只当是年轻人的大胆挑战。
我当他是还有青春可以浪费,反正年轻,什么都试试。
乐田园农夫李桂莲(李婆婆)
想试试如何营运一个农场,不止是农耕技术,还有整套农夫生活模式以致生产后的销售方法,都要学做一个农夫。
乐田园农夫樊海山(阿山)

阿山现年27岁,去年8月起住进上水坪𪨶的有机农场,“拜师”学耕田,师傅是在坪𪨶耕种40年的李桂莲婆婆。阿山读过为期13周的永续栽培设计证书课程,“毕业后”真正下田是由去年夏季的收成期开始。

李婆婆与阿山的师徒关系传承了中国农耕技术,是香港农业发展关键的一环。

学师至今半年有多,李婆婆已不止一次亲尝阿山种的菜,至于味道如何,李婆婆犹豫良久:“还可以。”从师傅的保守答案看出了几分严厉。入学终有考试之期,李婆婆再为阿山评估分数,迟疑半秒的回应令人手掌冒汗:“算是合格吧。”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