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旧区点滴 插画师麦东记行街行出艺术路

撰文: 袁智仁
出版:更新:

近日老店相继结业,枫林小馆、容记小菜王、乐意扒房、屯门的爱群餐厅,熟悉名字离我们而去。城市变化太快,加租、迫迁,此起彼落,又可如何留住情怀呢?

麦震东(Don Mak)从事插画工作十年多年,全职插画师,创立“麦东记”的品牌,行内享誉盛名。最近绘画湾仔的街景插画,引来文青的轰动,吸引近500个的赞好及200个分享。在他的笔下,已被清拆的同德大押、消失的龙门大酒店和没有豪宅在上的湾仔街市重现眼前。旧区,在我们心中还是有其独特价值。

麦东记为民宿的创作的画作中,描绘出深水埗众生相,又加入不少社区特色。(受访者提供)

虚实并置的绘画

至于湾仔系列插画的特色,是绘制时既用人手又用电脑画。在Don眼中,手绘的好处是不用受电脑限制;但客人时常要求对画作作出改动,而电脑绘制的部份,修改时则较方便,能节省近三倍的时间。他呕心沥血的创作,最多可花上一个半月。而且绘画不只是用手,也需要用眼好好观察--他花上大量的研究社区的肌理,找出地方的特色,并将之融入作品之中。以他为深水埗民宿“云吞面”绘制的作品为例,就将各式招牌加了唐楼建筑上。

(更多湾仔系列插画,可见:http://bit.ly/1SeGjT6)

入行初期,他曾在本地漫画社工作,画风偏向写实。大学毕业后,他的作品风格转向魔幻,其中的“A Glimpse of TongLau”,就将城市变作平面,以凸出人、楼和车的密集。他道︰“毕业后,想练习多点控制画面。有一年,用墨来画东西,用这种难控制的颜料,(为作品)创造不确定性。”

麦东记早期的作品《A Glimpse of TongLau》。(受访者提供)

行街寻灵感 融入作品

曾参与保育的他,坦言爱好旧事物︰“喜欢1960至90年代的香港文化,如唐楼和旧招牌。”深水埗更是他的心头好,因为该区重建还未算最严重,仍然保留了许多旧香港的元素。

他爱好用“脚”作研究,寻找创作灵感和搜集资料,记下城市的改变。他表示十多年前,当他仍就读理工大学的时代,自己会“每星期一次,从深水埗行去尖沙嘴。用上近一小时,当做运动。”游走城市,是习惯,也是喜好。无论这十年城市转变多大,他都依然走在相同的街道--上海街和新填地街,所幸经过路段变化不大,唐楼依然“健在”。

行走在消失的城市,一切都在变化,汰旧换新;城市的更替太快,人的记忆难道只能靠相片和画作流传?这几年,Don开始跟朋友一起搜集招牌,观察旧字体,为善忘的城市尽一点力。

民宿“云吞面”老板娘Pat,变成画作一景,在深水埗的街角出现。(受访者提供)
整整一楝唐楼和民宿,满载麦东记对深水涉的想像。(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