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史迷】清代遗老百年前逃港卖字 隐世墨宝喺边度?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80后青年温佐治精通古学,知识渊博犹如清代在翰林院做官的进士。他说当年曾入翰林院的人多被尊称太史,一生饱读经籍为在科举金榜题名,进入朝廷侍奉君主,满清覆亡后不愿活在民国政府,流落香港谋生后依然受社会敬重。温佐治钟爱港史,崇拜这班清朝遗老,近几年四处找寻遗老们在港的足迹。
摄影:陈嘉元

上回提到,温佐治初中迷上声韵学,高中开始钻研香港史,被朋友尊称“历史硬碟”,许多本地历史他无不知晓:【港史迷】外号“历史hard drive” 80后自研港史、开团闹市探古

百年前高人归隐香港

如果有时光隧道,温佐治大概想穿越到清末民初,与那班遗臣一聚。他近几年从不同的文物和“景点”,拼凑出1920年代起,遗老们在香港的生活和遭遇,发现闹市中有不少旧建筑皆藏了他们的墨宝笔迹,像“九龙皇帝”的街头墨宝就在我们身旁。“每日行过见到的书法毛笔字或不以为意。想不到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有学术水平如此高的遗臣。”温佐治说。

现为西区社区中心的旧赞育医院门旁挂上赖际熙题的对联,上方门额则是陈伯陶写的。

点撃下图看中西区闹市更多“隐世”墨宝:

+10

这天他带记者先去西区社区中心,前身是旧赞育医院门口的两旁有副花岗石柱金漆对联,原来是由赖际熙太史所写的。温佐治说,当年这班朝廷遗老不想效忠孙中山的民国政府,选择逃港安度余生。

香港权贵请遗老题字为叨光

清遗臣来到香港,住在英国殖民政府管治的九龙或港岛范围内,虽然与很多洋人聚居,但仍能让他们安身立命,而且凭借过往的声望和地位,很多上流社会的权贵都争相请他们题字作对联,让其舖头或机构沾光。“常说仕农工商,当年的香港华人社会的仕人地位依然很高,受敬重。”

1922年有个外籍医生与华人公共诊所委员会,在西营盘创办本地专门服务华人的产科医院,请了赖际熙太史这清代遗老为赞育医院题上中文对联“好生之谓德 保赤以为怀”。这位赖际熙于光绪29年科举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一职。“辛亥革命前,赖际熙已退隐香港,不久获聘港大文学院的兼任讲师。因其外向性格,故能广交朋友,在香港社会建立名望。”温佐治说。适逢当时港督金文泰欲推广传统国学,便著手建立香港大学中文系,赖际熙成了首位系主任。

除了传统寺庙有满清遗老墨宝,温佐治说上环普仁街东华医院有个大礼堂放满他们的墨宝,但只有举行活动时开放予公众进入,他曾为了看这些墨宝,报名入内听讲座,顺道了解当中本地慈善事业历史。

遗老靠“润笔”维生

不过,未必个个在港遗老都像赖际熙般一帆风顺。这班文人科举出身,又没有今日的职训局替他们“在职培训”,地盘扎铁唔识、科研或护理唔识,擡货苦力又做唔到,遗老在民初的殖民香港靠咩揾食?“他们文化底子厚,靠讲学、靠卖字,即替人题字撰联维生。说得好听点是‘润笔’,来港依然揸笔揾食。”温佐治说。

而且话晒都系遗臣文官,温佐治指他们不会“𢯎捞”,最多请其他在港遗臣介绍“路数”找工作机会。他们来港后埋首文化事业,像赖际熙就招一群遗老朋友,先在中环半山坚道租了个单位,一起开坛讲传统国学,后来1923年就在般含道正式开办“学海书楼”。“学海书楼影响香港文学界深远,至今仍受当代文人推崇敬重。”

上环文武庙有幅陈伯陶题的牌匾,是他光绪年间在科举探花及第后所写,温佐治说:“感觉这幅是他中举后意气风发地题的”。

陈伯陶对清帝最“痴情”

一班在港遗老不时怀念清室,其中陈伯陶更是最“忠君爱国”的一员。陈伯陶是广东东莞人,与香港关系较密切,他光绪18年科举中探花及第后,曾替上环文武庙的一幅牌匾题过“神恩永锡”四字。温佐治这天来到庙里,说是他见过陈伯陶最早的作品,亦是唯一一幅他在香港不是以遗老身份写的作品。

陈伯陶在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很快就赴西安追随逃亡的慈禧太后和光绪,后来光绪帝回京,他入值南书房,成为皇帝的近身文学侍从。温佐治说,南书房行走虽无实务,但一直是清代文官的一种光荣。

满清覆亡后,陈伯陶执着家当行李,伤感地飘洋来港。“他住在九龙城一单位,但依然常郁郁寡欢,怀念在皇上身边的日子,于是来到宋王台吟诗酬唱感怀故国,觉得自己遭遇像当年宋室遗裔逃港一样。”明明在香港很安定,温佐治说后来陈伯陶坚持携巨款北上尽献,贺溥仪大婚娶老婆。

兴建东华医院时,主席梁云汉请陈璞题此牌字,陈璞虽不是遗老,但是当时闻名的书法家,故叫价昂贵至200两,对方乐于付给。陈璞收钱后捐助东华,温佐治说可见当时的文人重视声望多于利钱。

手写书法变电脑字体 见证时代变迁

温佐治留意到,陈伯陶在港卖字时,下款从不像其他遗老或书法家题上民国年份,只写下干支纪年,即壬戌、癸亥年。“今天我们可能觉得陈伯陶愚忠呀,满清都已灭亡,还想回京侍奉皇帝么。但我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这班文人一生读儒学讲忠君爱国,很多中举进士祈盼能接近皇上,一睹圣颜也好,他们当官就为服务清室,不是一般打工咁简单。”温佐治说。

温佐治熟记在港遗老的故事,年份和经历都能娓娓道来。“他们留下的墨宝其实就在闹市中,保良局、上环东华医院、黄大仙祠、荃湾东普陀寺院都有,只是我们一直不知道如此珍贵。”当年不少有钱总理送礼或酬字,都会请这班遗老题字,感觉很有面子。“但来到现代,手写的书法不被重视了,像东华这建筑物外墙的字都由电脑设计印制,千篇一律,欠缺时代意义。”

其他文章:【影片】清装打扮男人出现尖沙咀闹市 难道穿越时空回到未来?

上环文武庙现有幅“神威普佑”的牌匾复制品,真迹获东华医院收藏,是当年东华协助内地赈灾有力,清廷御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