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山歌.下】水口或变滑翔伞中心 村民:本地文化连根拔起
市民对于大屿山南的水口村这条小村落的印象,或许只是摸蚬胜地。这条只有200余人、却盛载了300年历史的原居民村,随着政府开始计划发展大屿山土地,或即将面目全非。
去年初,大屿山发展咨询委员会发表工作报告,建议南大屿山的水口可考虑增加康乐设施如滑翔伞、单车、登山径延伸、动物农庄、探索露营地点等。会议文件中,有委员建议“在水口地区完善风筝滑水项目设施、水口半岛设立野生动物园”。
水口村原居民陈凤明对此有所保留,并质疑政府在发展同时会否注重保育原有文化:“香港的惯例是要将本地文化连根拔起,再建设一个好功利的环境。”
三姓村落 “一出门全部都是亲人”
水口村自1730年已有人居住,陈凤明是村内第十代人。她解释,水口村由陈、冯、池三大姓的原居民组成,由于同姓人不会结合,所以村民们都会跟另外两姓的人结婚,长久下来,村民之间总有些亲属关系。
“这里以前纯粹是水口人居住,一出门,整条村都是亲人,那时很有归属感。”在陈凤明年幼的时候,水口人主要以种田为生,小孩们则在村内读书、下课后便通山跑:“大人细路的生活都在村入面。”村外围只有一条屿南道,在1960年代初落成时,那还是单程路,她记得小村落十分宁静,几乎没有外人进来。
原居民:水口已经不太“水口”
近年随着楼价急升,机场一带又有不少就业机会,有些年轻原居民出走了、又搬回来;有些人则租住村内空置的房子。陈凤明3、4年前也辞去投身多年的社工工作,搬回水口村陪伴已89岁的母亲池婆。
水口村现时大概有200多名居民,经营村口士多的原居民陈就荣说,水口村总原居民人口不超过500人,当中有300多人现时定居市区。陈凤明亦指出,现时村内最少有三分之二的居民都是外来人,大家互不相识;租个地方就只是为了工作,而不是因为这里是家,居民间的关系已不如往日般紧密。
老村民感无奈但不会反抗
随着政府提出在水口一带发展滑翔伞中心、农庄等康乐、旅游设施,有人已开始在这条宁静的小村落蠢蠢欲动。陈凤明说,近月村内出现了一些不知名人士,在村内的农田间出没、视察、插旗、以萤光笔划位等。村长只知道那些并不是政府人员,但不清楚对方身份。陈凤明担心,发展工程未展开,已有人开始对水口产生兴趣。
事实上,对于发展,原居民们意见也各有不同。陈凤明说,有人期望发展计划会来到水口村,让他们的房子、土地更值钱一点;也有老村民不想水口有改变:“他们会觉得,政府要收地,一定有其原因,也不能阻人发达。”纵有无奈,老一辈人觉得这是时代更替下的必然,也不会奋起反抗。但在陈凤明的眼中,水口还有一种不能被轻易量化的价值:“可能我屋企无田无地啦,我只是纯粹喜欢水口村这个地方,因为很有家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