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奶居民的梅窝印象“清晨成地牛屎” 忧开发东大屿后宁静不再
Candy推着她那蓝色单车,走过梅窝逢周日必定聚满居民的小教堂,十几个市区人跟着她,看区内唯一的公屋、及即将落成的居屋。这个导赏团最后以政府在《香港2030+》研究中提出的“东大屿都会”发展计划作结,提醒参加者这片彷似不属于香港的净土,将会起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学毕业后与家人搬进梅窝,住了21个年头,Candy自言已由少女变成师奶。如今大屿山面临1,000公顷大面积填海、估计需斥资4,000亿元公帑的发展计划,师奶唯有以自身力量影响其他师奶,让更多人关注岛屿即将宁静不再。
师奶日常
大屿学堂不定期举办的街坊导赏团,来参加的包括有意搬进梅窝的市民,也有抱着郊游心态来的市区人。这天街坊Candy踩着单车,带我们一行十几人来到区内两大屋苑——银湾邨和仍在施工当中的两个新居屋屋苑。家住银湾邨的Candy,为我们解构旧式公屋依山而建的通风设计、公共空间的活用、四座大厦互相打通的紧密设计;以及隔邻一排她形容为“万里长城”的新居屋屋苑,一式一样的设计与高度,如何对原有居民造成影响。
大屿学堂约于半年前开始办街坊导赏团,成员伍小姐说,除了想让即将住进梅窝的人可以先认识、了解这地方的文化,亦希望区外人可明白大屿山的现状。透过了解现时区内设施如交通配套的不足,希望大家能重新思考发展计划对社区及环境的影响。
梅窝独有风景——清晨牛屎遍地
Candy 21年前由北角搬进梅窝,那时梅窝的交通还是颇为不便,慢船还得先经坪洲,全程逾一小时,但这正好令街坊们会在船上互相搭讪。她直言,现时两个地方的生活差距仍然很大,就如梅窝是人牛共存的社区:“牛以前喺呢度耕田,但佢哋始终唔系人,唔识得自己去厕所。”黄牛们生活十分规律,晚上到沙滩歇息,早上行上山吃草,沿路留下不少牛粪。Candy说,遍地牛粪是梅窝清晨常见的风景,希望想在这地方住下去的人,能够明白和包容梅窝的生活文化。
但梅窝有的,是钱买不到的新鲜空气和人情味。Candy在荔枝角上班,每天上班也要戴口罩:“返到入嚟,先可以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早年她与丈夫分开,带着女儿回到老家梅窝,这里有钱也请不到家务助理,也没有托儿服务——根本没有人愿意做。日间要工作时,10岁女儿便要劳烦母亲、邻居看顾:“佢哋睇住我大,见到我有困难就会帮手。”她笑说,有时她又会反过来帮忙照顾街坊的孩子,社区邻里关系就本该如此。
唔去旅行留港一样可以“走佬”!90后画著草地图发掘香港好去处
新居屋入伙 料交通不胜负荷
两个居屋屋苑入伙后,料原来仅住了5,000多人的梅窝,人口将增加四成至7,000多人。数栋高楼轰立于银湾邨旁边,除了原本的银湾邨居民受影响——大厦通风、景观受阻外,Candy说,新居屋落成将令区内原本已不足的交通配套,出现更大问题。
她解释,现时梅窝人可以乘巴士及渡轮出市区,但在上下班繁忙时间,基本上巴士还未离开梅窝市内已客满,渡轮亦十分挤迫,日后人口再增加2,000人,居民早上或许还要多等几班车。而现时周六日及假期,Candy说如非必要,居民更不会离开梅窝:“出咗去嘅话,唔好谂住可以东涌搭巴士返入嚟。”如要到市区探亲的话,她会凑够3、4个人一起乘的士出去。
东大屿都会——离岛宁静或不再?
平日下午,居民大多骑单车代步,慢悠悠去购物、吃饭,在岛上穿梭。但离岛的宁静风光,随着“东大屿都会”计划推行,或许即将不再。守护大屿联盟解释,根据《香港2030+》研究提出的东大屿都会发展计划,日后将会兴建道路贯穿梅窝及新界西北,并要在交椅洲、喜灵洲一带进行1,000公顷的大规模填海。联盟估计,整个计划的建设费估计逾4,000亿,比港珠澳大桥(1,330亿)、高铁(750亿)及三跑(1,500亿)三项工程费的总共更多。
Candy说,现时不少居民仍对计划不知情,所以半年前她协助带导赏团、在梅窝街市外派传单,向区内外的人讲述这地方将会发生的故事。她笑言,自己身为师奶,最容易便是接触一众师奶街坊。得知大屿山与港岛之间将会被大幅填海,也有街坊向她说“咁好似唔系咁好㖞”。也有人虽自言不懂发展、政治,仍表示愿意收下传单细看。成效不明显,但她相信居民正慢慢改变。
梅窝街坊导赏团:梅窝师奶生活日常
详情:请参见大屿学堂Facebook
联络:sols.educatio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