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主题曲.一】79岁伯伯包办词曲:住喺度命都长几百年

撰文: 吕嘉丽
出版:更新:

青衣某山头的行山客都知道,这山上“住”了一个79岁的伯伯。他每天留在山上7小时,视简陋的“棚仔”为他大半个家,每天都舍不得下山。棚仔挂满他抄写在废弃横额上白底红字的歌词,成为一帧独特的风景。其中一幅横额写有他一手包办曲词的《青衣是个好地方》。行山客经过,大都啧啧称奇,但少有人听过他唱这首歌。究竟这首歌的歌词说什么,伯伯为何钟情青衣?

以山为家的老伯 山上搭棚自成一角

为免伯伯的棚仔被“抄家”,详细地点暂不透露。走上山上,半路会听见二胡声从树林后传来,偶尔或听见一把中气十足的男声在高歌——有时是邓丽君,有时是客家山歌。这座山的人互称对方为“山客”,不过这把声线的主人,却不只当自己是山的客人:“呢度系我大半个家!”山客都称徐仲全为“全叔”,他长期在自己的“棚仔”打趸,唱歌、拉二胡、耍太极、跟朋友谈天说地。

十多年前,他发现了这片地,将火后烧焦的树木斩下来,担泥上山,铺平地面,托退休的泥水工人帮忙搭建了一个简陋的“棚仔”。平地上原本有三棵没了树冠的树干,好友便在另一个角插入一支树干,正好围成一个四方形,树干承着横放的木枝或铁通,砌成顶部,系上废弃横额便可遮风挡雨,这便有了“家”的基础。全叔每天上午八时多便上山,下午三时才下山,每日七个小时都在这“大半个家”。自己带备足够食水和面包,也不觉肚饿。全叔笑说:“我食风都饱。”

徐仲全钟爱青衣,为青衣作了一首客家山歌。(郑子峰摄)

“青衣呢个地方真系几过瘾”

几年前一天,他在棚仔看书学二胡途中,站起身伸展,举头见飞机飞过,低头见大船低鸣驶过,顿觉“青衣呢个地方真系几过瘾”,于是写了第一首歌:“青衣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桥梁,海上货轮吹鸣笛,天上飞机常升降。”这首歌曲调模仿客山山歌,每节第一、二、四句尾音都要求押韵(客家话)。后来这首歌又伸延成十二首歌词,道尽青衣各样美好事物——自然风光、交通网络、社区配套等。

《青衣是个好地方》青衣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桥梁,海上货轮吹明笛,天上飞机常升降。青衣是个好地方,景色秀丽水流长,山草青青树茂盛,山间蜂蝶采花忙。青衣是个好地方,岛内处处有春光,花香鸟语春常在,一幅蓝图吐艳光。青衣是个好地方,青马大桥挂两旁,大船小船桥底过,火车汽车桥中行。青衣是个好地方,交通网络达四方,水陆交通都方便,繁华一片新气象。青衣是个好地方,码头吊机排成行,贷船运货风车转,物流事业显威强。青衣是个好地方,鱼船出海鱼满仓,水上渔民生活好,家家幸福乐洋洋。青衣是个好地方,村村有购物商场,市民生活多方便,人人安乐笑眉扬。青衣是个好地方,青衣城内丁财旺,酒楼支厅时满座,金舖商店货转忙。

这个被全返称为“棚仔”的凉亭,便是全叔“大半个家”。(郑子峰摄)

住在青衣二十多年的Sharon看过这首歌词,深表认同:“不是住在青衣的人,一听到青衣当下就说‘好远’,好多人甚至不知道青衣在哪。但其实住青衣就觉得交通方便,因为有地铁站和很多巴士线,我过海上班也不消一个小时。好欣赏他的心思,看得出他真的很喜欢青衣这个家。”

胜在空气好 青衣人“命都长几百年”?

全叔一生住过湾仔骆克道、九龙城寨,住过荃湾,也试过露宿街头。不过全叔最爱的就是青衣:“𠮶啲地方系石屎森林,梗系冇呢度好啦。呢到空气好,哗,命都长命几百年,唔系几十年呀,而家近秋天,你睇,啲西南风吹黎,食人参,饮猪肉汤都冇咁润!所以我上到嚟都唔想落去,但系要落去咋嘛,哈哈!几幸福!”全叔以自己为人板,自豪地着记者猜他几多岁,开估后笑说:“我起码有都90岁命,依家打得、食得、吹得、唱得、写得,哈哈!老坑黎讲咁乐观好少!”

访问到后半部分,才发现全叔的乐观,得来不易。是要倾过家、荡过产、寻过短见、死过翻生才学回来的。请看下集

《青衣是个好地方》有十二节歌词,每节歌词均有不同主题,可看到全叔多角度欣赏青衣。(郑子峰摄)
全叔在山上存有一本厚厚的歌词簿,时常以歌会友。(郑子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