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欧亚水獭|环团忧新田科技城发展 令水獭生态环境面临巨变

撰文: 任葆颖
出版:更新:

当一班考“獭”人员努力追踪濒危欧亚水獭,默默守护牠们之际,这班“居民”栖息的新田湿地保育区及缓冲区,正因即将兴建新田科技城而面临巨变。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保育经理许仲康向《香港01》表明忧心发展新田,恐会影响欧亚水獭的生态保育。

他指当局没有接纳组织提出的生态走廊设计建议,即兴建整条露天“生态运河”配合下沉式道路的设计,却改由地面和地底两部份组成,“从一边通往另一边,(动物)要由地底出地面,再由地面入地底,重复几次”,且部份通道狭窄和黑暗。他质疑设计并非生态友善及欠吸引性,或令水獭不会使用该生态走廊,导致失去生态连接功能。目前环评报告尚未交代详细设计,因此未能预计水獭会否使用该设施。

欧亚水獭示意图。(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提供)

今年9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已核准3份有关新田科技城及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的分区计划大纲草图。在拟建的新田科技城的610公顷发展面积中,其中约247公顷座落于湿地保育区及缓冲区,有环团忧虑该项目损害生态,例如出没在后海湾一带的濒危物种“欧亚水獭”等。

环团提5方案 露天生态走廊 配合下沉式道路设计

香港园境师学会(HKILA)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于今年6月就新田科技城规划提出5大优化方案,包括提议加入一条长约570米、阔约10米的“生态运河”,连接三宝树一带及落马洲河套区,整条生态运河为露天设计,而横跨此生态运河的路段则配合下沉式道路。

▼▼ 5大优化方案 ▼▼
.在科技城西北角合盛围一带保留湿地,建设多功能绿化空间,为新发展区提供休憩、康乐、防洪及污水处理功能的绿地,同时加强后海湾湿地生境连贯性;
.建造中国首条专为水獭而设计的生态走廊(生态运河);
.善用新田现有的天然条件,以NbS提升新发展区的防洪能力,例如保留部分河道以加强地表渗透、保留部分鱼塘作蓄洪池、并在新田东及西主排水渠建造类似新加坡碧山-宏茂桥 (Bishan-Ang Mo Kio) 的可泛洪河岸公园(floodable river park);
.调整米埔陇村鹭鸟林附近和落马洲边境管制站一带的建筑物高度管制,避免高楼林立影响雀鸟使用飞行廊道;
.保留石湖围东面的农地和池塘,建造特色田园公园

香港园境师学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于今年6月就新田科技城规划提出5大优化方案,包括建造中国首条专为水獭而设计的生态走廊等。(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提供)

目前新田科技城的环评报告正受到司法覆核,但城规会及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已通过新田科技城、米埔及锦绣花园、以及牛潭尾共3张分区计划大纲草图,为推展新田科技城(河套区除外)和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提供法定规划框架。

城规会接纳4建议 环团质疑生态走廊设于地底 非生态友善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保育经理许仲康周三(2日)向《香港01》表示,在5大优化方案当中,其中4个已获城规会采纳,剩下的生态走廊设计方案则没有被接纳。虽然环保署同样提倡设生态走廊,不过其设计与WWF提出的不同。

他解释,环保署的设计由地面和地底两部份组成,“从一边通往另一边,(动物)要由地底出地面,再由地面入地底,重复几次”,部份地底通道较狭窄、四周封闭黑暗。他质疑设计并非生态友善及欠吸引性,令水獭或不会使用该生态走廊,导致失去生态连接功能。目前环评报告尚未交代详细设计,因此未能预计水獭会否使用该设施。

翻查环评报告,生态走廊拟设在河套区和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北边)之间及林地生境(南边)之间,包括10米阔含水景设计的地面生态走廊、以及不少于六平方米含自然采光的地下生态走廊。

政府拟建的生态走廊,蓝色为地面通道,红色为地底通道。

忧发展影响水獭栖息 目前难评估三宝树能否补偿损失

新田科技城规划会对欧亚水獭带来影响。他表示,该处约89公顷鱼塘会被填平,但鱼塘是水獭觅食和生活的地方,相信发展会损害其栖息生境。另外,规划牵涉很多高密度搭建,有可能影响水獭的活动范围。他引述研究指,一只水獭的活动范围可由米埔南面延至落马洲河套区,途经落马洲管制站,但目前管制站附近已有不少人工措施,如增加搭建,可能会影响水獭在两边来往。

至于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能否补偿发展对湿地生境及渔业造成的损失?他认为目前难以评估,因为环评报告未有详细列明三宝树的保育措施,有待相关部门进行保育研究,稍后公布细节。

环评一度指对水獭无重大影响?WWF:89公顷填塘范围仅装一部红外线相机

初期环评报告指,新田科技城发展对欧亚水獭无重大影响(No significant impacts),主因是新田科技城环评生态调查中,并没记录到欧亚水獭出没。

许仲康指出,环评顾问在拟填平的89公顷鱼塘面积里,仅设置一部红外线相机,而且固定在一个角度而非360度。他批评研究的方法“有少少问题”,且近年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在新田一带曾记录水獭踪迹。他质疑环评报告的说法并不正确,期望政府将欧亚水獭列为目标性品种,提出更多针对性保育措施,而非只是保育雀鸟。

今年3月,研究团队再于新田记录到水獭踪迹。(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提供)

环保署倡设水獭专用梯

今年5月,环保署公布有条件批准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的环评报告,包括要求土拓署提交各项详细设计和实施计划;在拟建的三宝树湿地保育公园项目开展前禁填塘,以及成立环境监察小组等。

环保署亦指,在听取环保团体和环咨会的意见及参考台湾对保育欧亚水獭的经验后,提出有利于水獭活动的优化措施,包括加宽连接深圳河地下水道的格栅间隙、在主河道的堤坝和水闸位置,增设水獭专用的梯子或绕路,以及生态走廊。

有环团指出,新田科技城大幅入侵的湿地位处深港两地的跨境区域,违反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纲要》中“开展滨海湿地跨境联合保护”条文。(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