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共食】学生长者同台学煲粥 打破代沟:你都钟意金秀贤?
你有多久没和比自己大数十载的长者一同吃饭?荷兰时兴“跨代共食”,让老人家当主厨与年轻人共餐,在交流中互相学习、陪伴。“那香港呢?”资深记者陈晓蕾说。日前她创办了关注安老议题的非牟利机构“大银力量”,并举办一连六次的“大银厨房”,让中学生和退休人士边聊天边学煮粥。
“你喜欢哪个韩星?”“金秀贤!”对话的不是学生,而是学生和退休人士。他们当日还擦出了什么火花?
学生教退休人士如何分辨广东、潮州粥
活动当日(3/7)分了5组,每组有2至3个学生和1位来自圣雅各福群会“创龄.乐汇”(HUBBA Lab)的退休人士,看完小店“范汤皇”老板范太示范煮广东粥、潮州粥,再一起落手煮“开花粥”。
当日学生没有害羞地“自私倾”,大家都和退休人士言谈甚欢,其中2个女学生更和莫女士谈到韩星!学生笑着说:“她原来喜欢金秀贤。”莫女士说:“和青少年一起心境也变得青春。”当日见她帮同组学生张罗碗碟,又提醒她们小心煲烫,不说还不知道原来她也有一颗少女心。
令人惊讶的还有另一组男学生。退休人士黄先生说:“他们都很主动,而且原来他们都是读家政的,懂得做Cupcake(纸杯蛋糕),又懂得说广东粥和潮州粥有什么分别,很厉害。”——广东粥较绵,潮州粥则粒粒分明。若不是这次交流,两代人之间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长辈只喜欢粤曲”、“青年不懂煮食”的刻板印象。
不过还是有学生少下厨,粥滚得差不多时,有女学生想直接提起煲盖,幸得同组的退休姨姨提醒:“小心烫!”那女生手一缩,却也不慌不忙地拿起毛巾,揭开盖,拿起木匙轻轻搅动,一煲米粒开花的“开花粥”快要完成了。
有学生说一边煮食一边聊天,气氛很轻松,让他们很自然就能和退休人士聊天。学生Julian说,在跟退休人士交谈中,知道了对方原来在专上学院做兼职导师,更和他们聊学业上的出路。退休人士和学生之间,原来可以没有代沟。
陈晓蕾:让不同世代有机会聊聊天
跨代共食近年在荷兰兴起,当地有学生一次隔了段时间才回去跟阿嬷吃饭,阿嬷竟然说:“我已经好几天没跟任何人说话。”这令他意识到一顿饭原来对生活单调的阿嬷来说很重要,是她重拾活力的机会。于是他在不同餐厅休息的时间借用场地,请来长者做大厨,并让他们与年轻人共餐。在台湾,政府亦在200处实施老人共餐服务,让老人家可以一起吃饭聊天,排解孤独。陈晓蕾说,这次的“大银厨房”是一个试验,让不同年代的人有机会聊聊天。退休人士黄先生便说,平常女儿拿着食物就对着电视机煲剧,这次和年轻人吃饭很高兴。
这次“大银厨房”除了跨代共食,也是跨代共学。陈晓蕾说:“就算退休人士也不见得一定懂得煲粥,是一同学习。”她和团队特意请来美心的营养师讲解老人饮食注意事项,如可用豆腐补充蛋白质、加入蔬菜减慢血糖上升等。大银力量近日试刊的杂志《大人》,正以“食唔落”为专题,另外还提供了本地农产、时装、旅游、理财、身后事等资讯,更有别册“大银18”,采访各区的医护服务,今期主题是精神科服务。
《大银》试刊反应热烈 “终可让市民知道有什么服务”
试刊号近月在不同活动场合派发,例如月前的“乐鹷科技博览”。大银力量也曾开放办公室让公众前往取阅杂志。陈晓蕾指目前反应不错:“现在已派了6000多份。”她说NGO和在政府工作的人特别欣赏“大银18”,“服务提供机构都觉得很好,终于可以让市民知道有什么服务,但又会暗地担心会否有很多人来(求诊)。”她说一般市民不会知道这些医护资讯,“有些上网也查不到”,现在哪个机构做得好却能一目了然。
《大人》将于9月正式出版,定价30元,他们正在寻找可以合作的小店或个人,形成销售网络,协助销售的单位每本可赚取10元,收入可帮补自身,也可用于社区,有小型补习社就决定以杂志收入津贴学生学习。除了办杂志外,大银力量也会举办不同活动如读书会及“大银厨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