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re办筹款艺术展 中风半瘫创办人:弱势社群问题一直都严重

撰文: 郭梓谦
出版:更新:

主力为特殊学习需要(SEN)人士、长者提供支援服务的非牟利慈善机构“iCare 传恩惠您”,将于本周末(27、28日)第三度举行慈善筹款艺术展。3年前因缺血性中风而左半身瘫痪的创办人朴陶(Tiffany)早于本月初、儿童节(4日)开始,已率先举行网上众筹,上载400名慈善小画家、共400件作品,让有心人士解囊;在短短12天,已达成12万元筹款目标。她近来身体渐差,因此当今次是最后一次可参与的iCare活动。

12岁起开始做志愿人道工作

虽然iCare走过15个年头,但如今靠着轮椅助行的义务总干事朴陶,却非只有15年的慈善工作经验。她读书时是一名基督徒,在12、13岁起,就开始参与学校、教会组织的志愿人道工作,一路上不管从美国修毕两个硕士学位,以至投身商界工作,一直未有停过参与慈善工作。

“(我)唔系神仙下凡、好劲𠮶啲人。”朴陶说,她只是一路坚持,“一个童工嘅年纪已经开始做紧,只系依家一把年纪都仲做紧。”

(我)唔系神仙下凡、好劲𠮶啲人。
“iCare传恩惠您”创办人及义务总干事朴陶
朴陶说早于12、13岁时便投身志愿人道工作,当时行得走得,从不间断帮助弱势社群。(黄浩谦摄)

“唔觉得弱势社群严重咗 系一路都咁严重”

朴陶续说,年轻时自己行得走得、好矫健,而虽然作为基督徒,但从未想过全职担任传道人、牧师,皆因清楚自己性格,“唔会留喺一个地方等啲人嚟揾我。”故她会带上物资,大汗淋漓走到7楼8楼、天台屋探望长者,她也试过到四川村校担任义工。

她当时已见识到不同人士的需要,尤其独居长者,然而作为参与者,她亦指自己无从构思、策划活动。

对我嚟讲就系,呢啲问题(弱势社群)一路都喺度;香港顺境嘅时候喺度、依家香港逆境佢都喺度,无少到!我亦唔觉得佢严重咗,系一路都咁严重!只系我太年轻,好细个就接触到。
“iCare传恩惠您”创办人及义务总干事朴陶

直至2009年,她离开商界工作,投身iCarei义工队,而iCare亦在2012年正式成为注册非牟利慈善机构,“乜嘢系信心、盼望,乜嘢系人与人之间嘅爱,at least(至少)喺我识嘅范畴里面同其他人分享。”

创立iCare,朴陶与义工一起完成各自力所能及的工作,最后达成某些事情,“只系将蝴蝶效应同吸引力法则用得更生活化。”而她亦在2017年,取得香港红十字会的人道年奖。

可惜3年前,朴陶因缺血性中风,导致七成脑干细胞受损而左半身瘫痪,用上三年时间复健,当中就包括重新学习说话,不过期间她仍然继续为iCare策划工作。朴陶亦在上年初,将因病而得的余下保险金全数投入到iCare成立另一个慈善基金。

“有好多问题都唔系问题”,朴陶说,15年来iCare面对的经营困难不算复杂,最困难反而是涉及“人”。因为对于SEN人士而言,身边所接触的义工、导师、家长甚至其他学员,都可以带来极端影响。

自小患有社交恐惧症的朴陶自言,这是因为面对陌生人时,自己都会变得相当敏感,只要对上陌生人,或上台分享时就会“特别腾(鸡)”;但同一时间也不自觉阅读对方的微表情,或者字里行间的意思。正因为这份敏锐,令她知道对方是否来意不善。

呢啲(心怀鬼胎的人)系我咁多年都无停过,而日日都会面对、发生嘅。
“iCare传恩惠您”创办人及义务总干事朴陶

真正令她感到沮丧、难过,正正是那些已认定为朋友、值得尊敬的前辈,“如果佢嚟揾你笨,佢唔帮你都算,佢嚟揾你笨,𠮶啲会令我特别难受。”她续指,这些年间,接触过不少有资源、出色、好有能力、可以帮助机构的人,然而对方却“当我哋系廉价、无偿义工、免费嘅工具人”、“调返转头揾我哋笨”。面对风浪,她如今亦因此成为iCare的“守门员”。

感激丈夫陪伴成最大安全感 更胜任何帮助

坚强如斯的朴陶,枕边人Michael则是患上自闭症、与自己一样是SEN人士。谈起丈夫,她就笑言是第一个成功例子,可向其他SEN家长分享,“(丈夫)去到一把年纪仲有得救。”因为丈夫现在可轻松与人交流、从事与一般人无异的工作,并作为iCare的导师帮助其他SEN学生;对家长而言有很大启发,不再担心日后子女的生活问题,反而“要谂娶唔娶到老婆”。

不过除了作为“人办”,朴陶更感恩丈夫的陪伴,因为只要他在身边,自己就有安全感,而这份从家人而来的安全感和支持,对任何一类型SEN人士都至关重要。

“呢个(陪伴)已经盖过晒佢任何能够做嘅嘢,𠮶啲只系Function(功能)”。
“iCare传恩惠您”创办人及义务总干事朴陶

朴陶续指,家人如何看待SEN小朋友,让他们在情感上获得足够安全感,会直接投射在他往后的人生。“(安全感)系食药食唔到,食药只会有副作用。”她说,这份接纳和安全感,没有任何专业团体、医生或者辅导员可以取代;更不是移民到外地、接受其他教育制度可以解决;若然失去这份支持,“呢一生我哋(SEN人士)都会好颠簸!”

筹款活动12日即达标 慨叹仍有善长展现爱心重建社区

回到今次筹款活动,朴陶以12万作为筹款目标,只12天就达标,“交租、请一个人都唔够”、“(12万)唔代表啲咩”,但这笔款项已足够让机构知道,仍有不少香港市民愿意支持,可以继续推动项目。

iCare本月初(4日)于众筹网站Simplygiving发起筹款,仅用12天已完成12万元的活动目标,筹款会一直至5月20日完结。(Simplygiving页面截图)

朴陶指,绘画艺术在富人眼中,可能是用于宣示自己“好Talent”的工具,然而对于SEN小朋友和家长,甚至社区上缺乏陪伴关怀的独居长者而言,画画、艺术其实有助他们与世界接轨、表达自己。“有啲唔能够用言语、文字,有啲长者未读过书、唔识写字,可以表达自己,纾缓情绪嘅渠道。”偏偏这些人却又缺乏资源、更遑论可以得到机会有人教授、接触绘画。

“我唔觉得佢哋系支持紧iCARE,(其实)系支持紧香港。”朴陶认为,今次快速达标,很兴幸香港仍有很多有心人“仲好努力去做一啲改变”、“想香港好啲,喺社区入面有多啲嘅爱。”

她解释说,今次筹款并非人人捐出巨额,但胜在人多,因为少至100元都有收据证明,有小画家作品就在此收到多个捐款,而在众筹网站上,款额最多的作品都不过2万元。

有感社会沮丧无力 主题盼重建香港走出抑郁

至于今次展览主题是“wHERE to Find heARTs”(Here to Find Arts),亦设名为“共建香港”的即场画作,朴陶指,主题是与画室共同构思,因为疫情之后,不少港人感到沮丧,“边度都唔去得、经常戴口罩,连见朋友食餐饭都无机会。”

正因体会过这种沮丧与无力;甚至有些人仍未走出这种抑郁感觉,她说:“唔知未来可以点,谂唔到下个月、半年后会点。”最终生出这个主题,希望揉合古典的东方味与西方的童话元素“重建”香港。

“香港愈嚟愈多情绪爆煲,无论咩年纪都有,甚至7、80岁都可以一齐烧炭,系一个孤立无援嘅世界,而呢个世代系一个咁方便嘅世代。”

网上众筹会一直至5月20日;而同一时间,因为身体状况反复的关系,朴陶就有透露这次有机会是她最后一次参与、策划iCare的活动。

那怕我哋唔系啲咩好专业嘅医生、律师,好出名嘅名人、政客。但我哋一般普通嘅香港市民,都可以一齐去做一啲嘢。
“iCare传恩惠您”创办人及义务总干事朴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