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80后青年踩单车闯珠峰 追梦且为长者筹款 途经接近天堂之路
梦想的份量有多重?它或许只属个人意愿,但5名热爱骑单车的80后,却证明追梦也可渗入公益善事。他们组成团队“Dream Riders”,6月20日搭飞机出发到四川成都,然后骑单车经西藏到位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借此为老人服务筹款,尤其是认知障碍症的患者,预计全程为期40日。他们又希望鼓励年轻人追梦,“买楼并非唯一价值,可能有其他更有意义的事值得我们去追求。”
因单车而结下不解缘
全长3000公里的单车之行绝不简单,其间跨越19座超过海拔4000米的高山,更要经过中国十大险峻山路之一的“怒江七十二拐”,而最险要的莫过于是“最接近天堂的路”,即从西藏拉萨登上珠峰大本营的一段路,除了崎岖的泥路、碎石路,更要面对高山反应。很多人会选择以拉萨为终点,但他们却决定迈出多一步,“最接近天堂的路,就好比不少长者都正面对生死问题。”
这5位青年有截然不同的背景,却因单车走在一起,李鉴峰笑言:“我们有dream(梦想),用rider(单车手)的角色实践。”他现为记忆学院导师,与任职理财顾问的孔志华自中学认识,某次聚会时他忽发奇想,提出想要骑单车到西藏,没想到孔志华非常支持,于是二人参考孔早前在台湾徒步环岛为小儿麻痺症患者筹款的经验,开始构思如何令这次西藏之行变得更有意义,最后决定为认知障碍症长者筹款。
李孔两人并邀请大学同学、现为舞台剧演员的石俊杰加入。团队中还有同样热爱单车的工程师李晶,擅于数学的李负责将训练、路程数据化,令整个计划更实在。
5人单车队的唯一女将刘晴而,则机缘巧合下,在健身房初认识这4位“热血男子”。她笑言初时看到他们如此努力锻炼体能,本以为他们准备投考消防员,细问之下深受他们的善行吸引,遂加入行列。刘晴而是前剑击港队成员,现为剑击教练,体能绝不逊色。
新手变健将 盼证追梦也可回馈社会
在高原地区骑单车,难度之高可以想像,但孔志华及刘晴而坦言,自己本来并不擅长骑单车,连上、下斜时“转波”也不懂,要完成如此高难度的路程,他们花了2至3个月进行密集式的训练,每周2、3日到不同地方骑单车,其余时间则到健身室锻炼体能。团队更曾到台湾环岛训练,两人现时已能轻松骑单车上大帽山。
“我们的梦想是到不同的地方骑单车,看不同的风景,认识不同的人。”李鉴峰说,此行除了圆梦,也鼓励年轻人追梦,“买楼并非唯一价值,可能有其他更有意义的事值得我们去追求,原来追梦也可以帮到其他人。”
叹港人认知不足 筹款针对教育及预防
团队中有成员的家人患认知障碍症,因此他们更关注此议题。李鉴峰慨叹,不少人认为长者没有价值,宁愿捐钱予年轻人,又坦言自己曾见过朋友的家人患认知障碍症后,因不想成为家人负担而自杀。
现时本港每10名70岁以上的长者,便有一名患认知障碍症,他们是次的行动为保良局及高锟慈善基金筹款,款项将会重点投放于公众教育及预防措施,如添置器材。保良局中心主任兼职业治疗师刘惠伦指出,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短期记忆、专注力、以至长期记忆等也受影响,简单工具如七巧板及拼图都能预防或改善问题,而多感官仪器、香薰治疗则能改善情绪控制,现时甚至引入了VR虚拟实境技术,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减轻照顾者的压力。
单车队正透过网上众筹,目标是筹得100万港元,旅程完成后亦会出书分享经历,又会与保良局合作,以“忘不了的一个人”为主题,访问100位老人家,将所有小故事辑录成另一本书,盼唤起更多人关注认知障碍症。他们又承诺,由于事前联络了不少商界组织,已获得足够赞助应付开支,因此筹得款项及所有收益将会全数捐出,毋须扣除任何成本。
千里耆迹长途单车筹款计划网站:https://www.fringebacker.com/zh-tw/event/dream-ri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