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阿秒科学中心”研极短激光脉冲 料助日后临床诊断更精确

撰文: 01医务所 源栢梁
出版:更新: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尤其在这个讲求智能化的年代,各国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竞争激烈,内地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亦不断提升。笔者早前获安排到访位于东莞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包括在该处落户的“阿秒科学中心”。此中心的研究正正与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研究有关,今次笔者亦有幸一窥内地科技发展之迅速,相信随著此科研技术普及,这些阿秒(attosecond)激光的应用将有助医疗技术的发展,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期望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中。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疫后两地往来频繁,笔者早前随工程师学会到访内地,分别到达中山、珠海及东莞一带,除了甚为难得地到访刚合拢尚未开放使用的深中通道,即连接深圳至中山全长24公里的跨海大桥及海底隧道,更到过东莞的松山湖设有一处科研的区域。当中一个名为“阿秒科学中心”的科研基地,因与国际奖项相关而近期特别引起外界关注。该处所研究的相关项目,正是与获得今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中获得表扬的“阿秒物理学(attosecond physics)”技术有关。

究竟此科技有所特别之处?此技术其实与速度有关。据报今年获奖的多名物理学家或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发现了以阿秒为计算单位的极短激光脉冲,阿秒相当于10的负18次方秒,即大约为十亿分之一秒。有报道指,这种激光脉冲可用于测量电子移动或能量改变的快速过程,为人类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世界提供崭新工具。

此东莞“阿秒科学中心”包括与阿秒激光脉冲的相关研究,据笔者理解,此技术尤如镜头中的快门,超高速的脉冲快门可让科学家以此去捕捉更微细的物理现象。若技术能普及使用,料日后更可以透过量子计算,观察到电子以阿秒级的增量移动,有助于将处理运算速度提高到目前可能速度的10亿倍,更可将技术用于医疗、保健或相关生命科学研究之中。

现时的医学领域内,尚有不少微细的医疗影像无法用现时技术去精准解读或显示,若有技术能将医疗影像,包括电脑扫瞄等影片中的不同物质更精确的展现,将有助医护人员作出更确切的诊断。例如,以癌症的图像数据处理上,日后或可以更精准地预视到人体体内的病变,变相增加病人存活率。

笔者参观该研究中心后,不但对研究成果感兴趣,亦在那里发现一句甚具启发性的语句:“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的死亡谷上架一座铁索桥!”反映若要将科研转化成产业一点都不容易,亦令人深深体会到东莞市决意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渴望,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上取得更大进展。

今次笔者到松山湖一游,揭示到原本以代工厂闻名的东莞市企业生产研发情况,其实近年来它已悄悄变身,致力深耕专业领域,依靠创新打开发展新空间。目睹此处设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如有处地方被建筑成十数个不同“欧洲小镇”模样,据知该处为一大型通讯设备供应商“华为”的研发基地,而独特的小镇风情布置有助为科研人员提供最理想的研究环境,想必能借此提升整体东莞市科研地位。事实上连本港“城市大学”亦在该处设科研工作室与分校,共同努力研究及拓展专业领域,依靠创新打开片片新空间。

科研技术的创新不论对医学及人类均会带来益处,笔者认为本港不应单以服务行业为主导,而应该效法大湾区等地,在港设相关科研基地,坚持不懈加强基础研究,或能与内地生产商产生协同效应,令科研得以顺利落地,有助日后长远科技发展,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多作贡献。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