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仍频影响各建筑物及医院 做足评估兼预案至为重要

撰文: 01医务所 源栢梁
出版:更新:

极端天气早前再次来袭,各地区再次加紧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包括早前发生在利比亚地区的𩗗风、大暴雨或水浸等。笔者早前曾提及,面对极端天气的出现越来越频繁,本港工程业界应加强研究增加“韧性城市”去应对环境转变,包括医院等公共设施等。除了要做好风险评估,亦应尽快全面检视各类建筑物的设施兼容量及备用度以评估其“韧性”,为日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周全预案。

撰文:资深工程师及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源栢梁

有医院建筑物因可能否受水浸影响,而在大楼低位装置蓄水缸及排水泵等防水浸设施。

上文曾提及何谓“城市韧性”(urban resilience),它可以定义为一个城市系统面对不确定冲击或压力时,仍能令城市保持正常运作的能力。要加强城市韧性,需由城市的主要设施及基建等入手,除了要先做好风险评估,笔者认为为不同建筑物做足评估亦十分重要。

例如,因应气候变化,在计算建筑物抵御天灾能力时,需考虑其地理因素,如建筑物是否位处容易受灾难影响的地带,及考虑其发生地震的风险等,这些均亦会影响楼宇设计;楼房的设计是否属“屏风楼”亦可能影响大楼遭受风灾影响的风险。若大厦建于低洼或近海地区,则需考虑建筑物会否受水浸影响而应多建防水闸、低位蓄水缸及排水泵等各种防水浸设施。

笔者忆及,早年港岛大型医院依山而建,因位处山上较高的位置,以为较难受到雨灾困扰。但一次大暴雨后,雨水由经山涧由上而下流至医院高于路面数层的升降机大堂位置,即使院内已堆好沙包作防御,仍无法阻止水流流入升降机机槽,最终多部升降机受到水淹一同故障,严重影响医院运作。院方其后不敢再掉以轻心,加强外围挡土墙的防水工程外,每逢大暴雨均会份外留意该区雨势以免医院设施再受影响。

除了做好建筑物评估,为灾难来临做好预案亦不容忽视,好像最近有些国家内的医院发生过火警,做成不少伤亡。香港相关部门亦有所警惕,早前有大型医院曾进行模拟测试,包括试行大型火警演习,一旦遇上严重火警令院内日常设施无法使用,便可能需使用医院相邻楼层设施作运送病人等。这些预案亦需一早在设计上做好至完工,并做足演习。

医院的主要制冷系统除有额外容量外,亦有足够后备系统,以作主系统故障时的补充供冷。

此外,笔者认为建筑物的重要紧急设备或系统亦需设有合适额外容量,如涉及医院的主要供冷和供电系统,便需确保有额外容量去容纳足够后备系统,以备主要系统出现故障时,后备系统需作补足之用。另外,一旦大厦有事故使正常出入口无法使用时,亦需确保紧急出入口保持畅通,令大厦的人流出入及物资供应等能保持正常,持续令医院全天候运作无间。

医院的主要供冷水泵系统需有足够后备容量,去以满足一旦主要系统需维修时,仍能令医院保持运作。

的确,城市资源有限,设计者在保持城市韧性和保留资源作其他用途之间,需要小心审视去取得平衡,但在现时自然灾害越频、大型天灾随时来势汹汹的情况下,社会更应有共识地及早投入更多资源及空间作改善城市容量,加强对一切灾害的抵御能力。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若能在平日加强城市的承受害灾能力,相信在日后定能为整体社会带来更大裨益,迎来更大经济的发展。

《01医务所》与资深工程师源栢梁合作,逢周一推出专栏“源途有你”,分享工程与医疗的大小事。

源栢梁一直以推动工程界专业发展为己任,是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任会长。数十年专业路途,著实值得回忆,亦深信后来者或可从中领会工程专业要点所在。源途有你,就让大家一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