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互补|200名低收入学童合演英文音乐剧:小星星也有大成就

撰文: 黄云娜
出版:更新:

“这简直是救了我的家庭!”新移民妈妈杨金侠(侠女)独力养育四名子女,尤其担心他们的英文成绩落后,幸而得到非牟利机构“生命互补教育基金”的帮助,从子女幼稚园开始免费补习英文。大仔和大女都顺利升学后,如今看着11岁的龙凤胎在舞台上自在流畅地用英文表演音乐剧,她总算可以放下心头大石,“因为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我想看到孩子们将来可以为香港作贡献,而不是拖后腿。”

上周日(12月17日),“生命互补教育基金”在沙田培英中学举办音乐剧《小星星》。(生命互补教育基金提供)

昔日内向胆怯今日舞台之星

刚刚过去的周日(12月17日),免费为低收入及新移民家庭子女提供英文学习支援的“生命互补教育基金”,在沙田培英中学举办了一场别具意义的音乐剧《小星星》——近200名幼稚园幼儿班至小学六年班的受助学生轮番上台表演,希望带出个人力量虽小,但只是坚持自己使命,仍然能够成就很多美事的意义——表演者中有的英文成绩欠佳,有的内向不敢表达,有的自卑自暴自弃,幸而种种困难已成过去,演出大功告成。

11岁的双胞胎陆皓霆和陆浚文,在《小星星》中扮演故事讲述员,从头到尾又唱又跳,毫不怯场担起大旗。但两兄弟接受《香港01》记者访问时异口同声地表示,“小时候没有胆量,很怕出丑”,直到参演音乐剧,才有了自信表达。他们本身是中华基督教会望觉堂贤贞幼稚园的学生,就读高班(K3)时接受望觉堂的“生命互补”事工服务,参加免费的英文班和圣经班;后来服务于2020年底发展成为独立非牟利机构“生命互补教育基金”,两兄弟也持续报读相关课堂,如今升上小六,面对升中压力也积极参与演出。

“相对于学校课程,这里主要是看图书、学单词,很有趣,而且是分组、小班上课的,每一个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被发现。”陆皓霆说。陆浚文也认为,“这里不像学校那样只学语法,而是大家一起聊天一起玩耍,甚至一起做些实验,会让你觉得学习英文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还可以学到很多学校课堂以外的英文生字。”两兄弟的姑妈Jacqueline,非常感恩能够得到“生命互补”的帮助,也希望尽力帮助他人:“我是营养顾问,在想可以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让更多家长知道如何让小朋友健康一些。”

“生命互补教育基金”秉承“你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的使命,免费为低收入及新移民家庭的学童补习英文。(生命互补教育基金提供)

邹文龙和邹慧琳是龙凤胎,分别就读小六和小五,在《小星星》扮演大星星和歌咏团成员。他们在幼稚园低班(K2)时从内地来港,一家五口挤在只有一张碌架床的㓥房内。当时连广东话都听不懂,零基础的英文更加跟不上,独力照顾四名子女的妈妈杨金侠相当焦虑,后来经朋友介绍认识主责“生命互补”事工的谢丕慈,孩子们从此不一样了。

“这简直是救了我的家庭!”对于全职妈妈杨金侠来说,子女的教育是家庭的头等大事,“因为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我想看到孩子们将来可以为香港作贡献,而不是拖后腿。”无奈丈夫奔波在外甚少顾家,生活开支实在有限,无法负担补习费用。但有了“生命互补”的免费帮助,大女的英文成绩从一开始的不合格,飙升至小六最后一次呈分试的90多分,顺利升上心仪中学。杨金侠更有信心把大仔和龙凤胎交托给“生命互补”,而她也积极参加“家长组”活动,与其他家长一起学习《圣经》、分享育儿喜乐,“虽然我觉得自己有些不幸,但能接触到Mary和‘生命互补’,我还是很幸运的。”

“我本身喜欢跳舞,但从来不敢在其他人面前表现,经过这场音乐剧,我觉得我释放了自己。”邹慧琳笑言,在学校上英文课时总是忍不住想睡觉,但在“生命互补”的英文课上,她会认真抄写笔记,所以学业成绩大有进步,从合格边缘跃升到70多80分。邹文龙也有类似经历,但他认为,成绩提升只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体验和享受过程,“可以认识更多朋友,学习不同知识,明白人生道理,我在这里比在学校更有归属感,希望可以待一辈子。”杨金侠马上教导儿子说:“你长大了可以当‘生命互补’的义工,传承信仰,因为我们都会老的,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帮助人的信念才能够生生不息。”

《小星星》有近200名幼稚园幼儿班至小学六年班的受助学生轮番上台表演。(生命互补教育基金提供)

受助家长变义工:帮人也是帮自己

说起义工,“生命互补教育基金”的规模不大,但已经有50名义工导师,本身在银行任职的陈瑾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担任英文班老师。“生命互补”从“事工服务”发展成为“教育基金”,陈瑾也经历了人生的高低起伏——先是患上乳癌,数年后又遇上家庭变故,但她每次离队去治疗疾病和处理事务后,都会收拾心情回到“生命互补”,“出来见一下人,真的会比较开心,对病情也有帮助,而最开心的是看到小朋友的进步。”

陈瑾在“生命互补”设立了俗称“ICU”的英文急救班,为英文成绩特别差的受助儿童,提供“一对一”的额外补习课程,成功帮助很多学生“大跃进”——包括上述的邹家兄弟姐妹。陈瑾介绍,急救班的出现,事缘她发现同一班别的学童程度也有不少分别,于是希望能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特别支援;不过,急救班并不易入,“学生在学校英文成绩要低于30分,我们才会收;同时,我们要对学生家长进行面试,要确定他们愿意配合教学、督促子女”,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改变,也免得抽空授课的义工徒劳。

现职长者中心家居照顾员的陈嘉萤,也是与“生命互补”同行多年的义工。她是新移民,儿子也是从K1参加英文班;至小学三四年级时,她看到儿子的进步,就担任家长义工,希望回馈“生命互补”:“我们做义工,帮助了别人,但其实我们自己也有收获,职场上有很多勾心斗角,在这里看到小朋友就会很快乐,能和其他家长聊天我也很满足。我也希望能给儿子做个榜样,如果他日后也能来做义工,他就一定不会变成差的人。”

“刚来香港时,我们什么都不懂,幸好有Mary陪着我们,举办了很多活动,让我们没有那么孤立无援。”陈嘉萤提到,“生命互补”除了为孩子提供学习支援和特殊学习需要(SEN)支援,也为家长提供兴趣班、工作坊、家庭治疗服务,“我负责过‘家长组’,和家长们聊天、查经,也做过图书管理员。”有位SEN学生家长告诉她,在主流学校完全不想和其他家长接触,“但来到‘生命互补’,不需要面对奇异眼光,大家都是同路人,互相倾诉就可纾缓压力。”——这更让陈嘉萤确信,要继续坚持义工服务。

杨金侠和陈嘉萤口中的“Mary”,正是“生命互补教育基金”的创办人兼行政总监谢丕慈。她本身是名专责商业事务的律师,在2005年时已经享有超过300万元年薪,后来毅然辞去高薪厚职,专注投入教会服务,并于2014年创立“生命互补”事工,至2020年12月转型成为独立营运的非牟利慈善机构“生命互补教育基金”,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她和同为律师的丈夫梅浩洲都相信,这项工作不但可以改变受助者的生命,同时也可以改变施助者的生命,让彼此的生命可以互相补足,也让社会变得更加有爱。

“生命互补教育基金”的创办人兼行政总监谢丕慈,本身是名专责商业事务的律师,在2005年时已经享有超过300万元年薪,后来毅然辞去高薪厚职,专注投入教会服务,并于2014年创立“生命互补”事工,至2020年12月转型成为独立营运的非牟利慈善机构“生命互补教育基金”,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生命互补教育基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