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机械人乐园35载 货柜码头前线操作经理君哥:我钟意呢度有情

撰文: 黄雅盈
出版:更新:

如果说香港是不夜城,很多人都会想起维港两岸;但其实在海岸的另一隅,有一个地方亦是24小时无间断运作,讲的是葵青货柜码头。这个布满重金属机器的地方满是神秘,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前线操作经理叶国君则形容是一个“机械人乐园”,在这儿工作35年,他坦言跟同事建立的兄弟情是其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因。

布满“大手”的货柜码头俨如“机械人乐园”,这是吸引君哥当初入行的重要原因。(钟伟德摄)

近年香港兴起一轮美景“打卡”潮,在黑夜中依然灯火通明的货柜码头同样成为“打卡位”。这日记者走进了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感觉有如一次冒险,经过九曲十三弯的路径、穿过大型的吊臂,和堆满四周的货柜后,终于到达叶国君(君哥)的办公室。

一身萤光衣的君哥熟练地教导大伙儿穿好安全衣、戴好安全帽,口中总是念着“安全最重要”,及后再带领一行人上车前往远洋船边做访问:“码头好大,我哋都要靠车先可以去到唔同嘅地方,以前就惨啲,无咁方便只可以行。”由码头入口到靠岸的一端只可以步行?“系啊,可能都有一公里。”君哥答道。

“龙车”底部的道路,君哥这些年来来回回走了数不清多少公里。(钟伟德摄)

那些年的一公里

80年代入行的他都曾经走过无数的一公里:“以前觉得呢度好多机器、好得意,好似个机械人乐园,又咁啱有朋友话入嚟做,所以就加入咗。”当年19岁的君哥恰巧步入了香港航运业的黄金时代。

“初初入嚟我系做桥边理货员,一开始都惊㗎,啲吊臂又吊嚟吊去,机器又大大旧咁;但后来惯咗就觉得啲嘢愈来愈细。”由陌生到日渐熟悉,君哥说起以往的工作都不掩兴奋:“后来我就开始喺吊机旁边畀啲指示,开头系传啲纸仔,话畀机手听要吸咩柜,𠮶时都仲未有对讲机,要靠打手号同佢哋沟通。”

码头幅原甚广,现时会有巴士接载工人,货柜与货柜之间偶尔会见到巴士站的踪影。(钟伟德摄)

80年代的种种逐渐被科技淘汰,以往的纸条和手号已被现时的对讲机和超级电脑所取代,君哥亦在1997年获升至管理层的职位:“𠮶时有做值班经理实习生嘅机会,我真系大开眼界,因为以前都系睇前线嘅一小部分,依家就睇成个码头流程嘅运作。”

君哥在码头工作超过35年,自言最喜欢员工之间的兄弟情。(钟伟德摄)

管理层的另一个家

由前线走进管理层,大概最难是要学习放手和退下来的过程:“当时都有啲迷惘,所以就用咗家长式嘅管理,好彩后嚟有师傅提一提话要改变一下,沟通多啲了解多啲,要畀前线嘅同事明白点解你要咁做。”君哥娓娓道来。

在码头不同的岗位“沟通”超过35载,君哥又觉得这儿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呢?“外界好多人都会觉得呢度(货柜码头)好神秘,但我就觉得呢度系一个好有兄弟情、好似大家庭式。”

24小时无间断的轮更,他坦言如非有情大家也许撑不下去:“辛苦系经常,尤其是大家咁长时间工作,但最重要嘅系你用心听佢哋呻,一齐再食下饭,倾下讲下大家又可以再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