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登“年轻”远洋船 南京船长:与港人工作总令我学习许多

撰文: 黄雅盈
出版:更新:

曾有航运业界人士指在远洋船工作,平均退休年龄在65岁以上,甚至有70岁的船长仍在工作。不过,《香港01》记者今次造访的却是一艘“年轻的船”,南京人船长40岁,香港人二副亦只有33岁;船上不会有国藉、语言的隔阂,有的只是一种相互依靠、彼此学习的态度。

十月袭来,但台风的季节仍未完结,现役远洋船船长王玉兵早前带领其的一艘船从台湾高雄回港时,亦恰巧的遇上了风暴:“对船长来说,天气一定是最担心的一项,我们的船在驶向高雄时,一直与莫兰蒂(超强台风)并排走,一直很怕它会突然转向我们,幸好它向另一个方向拐去。”

船只在大洋航行是一个挑战,靠岸停泊亦是一大难题,除了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装卸货外,还要面对防火和天气的考验。超强台风莫兰蒂在略过高雄时,意外的吹走4艘船,更令它们搁浅漏油,置身在同一个港湾的王玉兵所带领的船只则未有影响:“令船只稳住是最重要的。”船长淡然地说。

船长王玉兵指,天气和船只保养是他每日最担心的两件事。(吴钟坤摄)
船长笑着念着,用起双手示范他们的船与台风莫兰蒂的距离。(吴钟坤摄)

船长:no news is good news

王玉兵是南京人,虽然今年只有40岁,但已经是一名有两年经验的远洋船船长。“我小时候选科,第一志愿是军校,第二志愿是航海学院;军校落选了,所以就开始投身航海业。”像其他的船员般,他都是从甲板实习生做起,17年光境过去,驶经过欧美线和澳纽线,原以为会有“力战海盗”等的惊险,谁知船长却自言没甚深刻的回忆:“对我们来说,no news is good news。”

船长除了是指挥船只运作外,亦要跟船上各单位沟通。在王玉兵的船上有克罗地亚人、菲律宾人、内地人,亦有香港人,可谓来自五湖四海,但四海之内皆兄弟:“跟香港的年轻人相处很有趣,他们总爱先工作好再安顿其他事情,亦特别认真,走路匆匆忙忙的,这点亦慢慢影响我的工作模式。”他笑道。

船长口中工作总是很认真的香港船员,二副吴秉承今日亦忙个不停。(吴钟坤摄)
传统测量船只位置的观星工作,是秉承最爱的工作。(吴钟坤摄)

船上唯一港人船员最爱“观星”

恰巧在今趟的旅程中,有一名香港人船员。吴秉承今年33岁,是远洋船的二副,看似年轻的他,原来已在船上工作近10年:“当年同学有家人是行船的,从少就觉得远洋船生活稳定,见识又多。”毕业后初踏上的秉承觉得船上的一切都很新鲜,最深刻的经历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洋,见到数之不尽的海豚。

而他最喜爱的工作则是“观星”:“说是观星其实不准确,我们要用特定的测星仪器来量度船只位置,是一种传统的测量位置的方法,亦即是GPS的功能,以防GPS突然失灵;很喜欢这个有关天文的工作,是岸上工作不能做到的一环。”

冀盼更多年轻港人投身远洋船

作为二副,是船长的左右手,秉承坦言在船长身上学习许多;另外,他自言自己是近乎10年内远洋船上仅有的香港人:“我同期有3名同学仍是在远洋船工作,但通常不会在同一艘船,所以通常船上都只有我一个香港人,不过都不是大问题,因为跟其他船员都是一般相处,有时他们将自己国家的传统食物分享,亦是很开心的经历。”

工作近10年,秉承刚考上了大副,目标是向船长进发;不少香港船员在考上船长后都会转向岸上发展,但他的答案却有对不一样:“考到船长的话,我仍是想在海上工作,海上经历的与岸上的不同。”最后,记者问到在船上会孤单吗?他想了一想,这样答道:“最近我们的船多了一名年轻香港船员,情况已比以往好多了,当然将来有更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