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释囚】沙田出没 称出狱无家摆卖筹钱 社工:多缺家庭支援
一个炎热的晚上,我们于沙田广场一间银行门外,遇上这名瘦削的男子。他坐在门前、低着头,身旁一个纸牌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大意是自己出狱不久,但已无家可归,于是出售于狱中学成的手工制作锁匙扣,想赚取金钱租个床位,再好好找工作。很励志的故事,那一夜是母亲节,他在纸牌上说自己刚出狱五天;大半个月后的端午节,又见到他的出现,类似的纸牌,求售同一批锁匙扣,只不过,他的真实身份,在纸牌上露了端倪。这一回,他说自己刚出狱三天。母亲节时出狱五天,端午节时出狱三天,是“时光倒流”,还是街头行骗?答案相当明显。社工指,一般来说,多案底人士多缺乏家庭支援,社福机构也可为真正有需要的释囚提供的紧急基金协助。
从监狱学园放监五天了,出监那天才知道家里各人早已搬走。昨天晚上我到咗走投无路的时刻,身上的钱连面包也买不起。谂办法解决两餐,谂到1.犯法揾钱;2.厚住脸皮坐于街上行乞度日。但自问有手有脚,只希望可靠双手揾一点生活费,跟监狱导师学过些水晶做手机用具,只售一件25元。乞求各界人士能否给我改过机会呢?今后会珍惜所有。愿主祝愿天下所有父母身体健康!
放监三天家人早已搬走身上又无钱,连基本两餐也搞唔掂。唯一谂到办法:1.犯法;2.厚住脸皮坐于街上行乞。自问有手有脚,不相信努力揾唔到两餐。好彩在监狱时用自己工资跟导师学做咗一些水晶做手机用具。每件售25元。请求大家帮助一下我这个坐完监只想改过的人。愿主祝愿天下所有父母身体健康!
刚过去的母亲节的晚上。我们上前攀谈,这名高大瘦削的男子推著捡来的婴儿手推车,声称自己坐监10年,刚出狱数天,不过回到家才发现自家已人去楼空,他无处容身,前往社署、慈善机构以及向议员求助均不果:“佢地一系话帮我唔到,一系啲宿位全部都要等,最少都要等3星期。”于是他情愿露宿街头,诉说著自己连日来饱受蚊咬,及被警察驱赶的情况。他希望自力更生,但要先找一个床位,月租千多元,于是他便出售于监狱内的手作,用囚犯人工买回来的一些贴上了闪石的手机手指套,希望赚到钱后租个床位,随后安心找工作。
他的故事:无家可归 求助无门
他自称的故事,是这样的:他本是个发型师,收入稳定,年轻时虽有案底,但都是些小打小闹,诸如打交、刑事毁坏之类。后来他动了歪脑筋,与朋友一起“绑架”了一个富二代客人,被判十年监禁,又指因此引来报复,家人被滋扰,于是家人搬家了,亦与狱中的他断了联络。
出狱数天:但发尾染金
他说,自己不是行乞,出售手作希望存些尊严:一对母女抛下零钱,他不要;有路人说自己也曾坐监,虽然没有能力帮助太多,但却向他鼓励一番,他感动,说时眼中看似有泪。他又说,他的家从前就在沙田广场,他想念妈妈,于是这晚就在这里摆卖,说时还有些哽咽,顿一顿,道“不说了”。我们听著他的“故事”,半信半疑,他的头发以刚出狱来说实在是太长了一些,发尾居然还漂染了金发;但一些监狱的细节,他说得头头是道,想来是个过来人。
半个月后:同一故事 再次“刚出狱”
他提供的名字、犯案时间及资料,我们翻查过法庭纪录,翻查过剪报,也曾向惩教署中人打听,也没找到相关的资料。当然,出售的手机手指套,亦非狱中出品。我们在淘宝网站,找到了这些产品,可见只是工厂大规模生产的东西。而惩教署内,其实也没有教授在囚人士做这些“手作仔”。
半个月后的端午节晚上,我们又在沙田街市往沥源邨的桥底见到他。虽然身上的衣物及眼镜都跟上次不同,头发也用帽子遮了起来,但依旧推著婴儿手推车,而这次他的纸牌写著自己出狱三天,但半个月前明明已“出狱五天”,难道是“时光倒流”?至晚上10时许,他登上的士,绝尘而去。
社工:紧急基金可援助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吴卫东称,由于他们未接触过事主,未能作出评论。不过,这些“更生人士”的故事或许半真半假,如果有更生人士综援金未获批,只要有出狱证明书,都可申请机构提供的紧急基金,为他们代缴一个月、约1,800元的租金,若果于白天便来求助,最快即日便可拨款租屋。而衣物食物日用品,以及求职方面,协会都可提供协助。
吴卫东又指,基金不限更生人士出狱多久,亦不限申领次数,但希望鼓励更生人士就业。一些由他们介绍的工作,包括货仓工人、清洁及一些体力劳动的工作,最快可以一星期出粮,以解有需要人士的燃眉之急。
多案底人士未必获家人接纳
一般来说,多案底人士多缺乏家庭支援:“他们可能有一些瘾癖,以致收入不稳,甚至会拎屋企啲嘢出去卖,家人就未必接纳到。次次出嚟都话会改过自新,但(家人的)信任会下降。”而俗称“白手”,即只有约一两次案底的更生人士,则较多获家人接纳。
善导会:租津助出狱一个月内人士
而善导会亦有提供过渡性住宿服务,虽然未必能够提供即时宿位,但亦有提供短期租金津贴计划,为出狱后一个月内、未领取综援的更生人士,提供最多连续两个月的租金津贴。有关准贴上限约1,800元,会直接交予业主。
惩教署回复指,本地在囚人士在获释前,均会获安排参加“重新融入社会释前启导课程”,内容包括介绍工作面试技巧、医疗、社会福利、法律协助等,目的是让他们可以掌握一些出狱后的生活知识,为重新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另外,在囚人士于获释前会填写“在囚人士离所前之服务评估”,方便惩教署转介给合适的政府机关或非政府机构跟进,评估内容包括各个不同的范畴的服务需要,如个人辅导、居住、就业、经济援助等。
而住宿方面,惩教署会按个别更生人士的需要于获释前协助他们预先向房屋署申请公共房屋,亦可将个案转介给善导会或其他提供宿舍的志愿机构以便轮候宿位。假若更生人士仍未能解决住宿问题,他们可透过惩教署、社署及其他志愿机构于获释后申请即时入住房署辖下的临时收容中心,署方亦可协助他们向善导会申请短期租金津贴,一般可于同日或两天内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