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首9月接24宗永久化妆投诉飊一倍 数宗纹眼线割伤眼角膜
近年纹身逾趋普遍,更演变到“永久化妆”等纹眉、纹眼线等美容等美容纹身。消费者委员会新一份《选择》月刊今日(16日)出炉,提到今年首9个月共接获5宗纹身和24宗永久化妆投诉,当中后者按期飊升一倍,更超出去年全年数字,有数宗投诉人因接受纹眼眉线项目,而被割伤眼角膜,最严重的个案的事主,视力有可能被永久损害,亦有个案首次纹唇后,出现发烧等严重过敏反应,惟事主在消委会介入后仍无法退款,需要向海关等其他部门举报。
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指,永久化妆愈趋普及,相关投诉个案亦增加,不少情况严重,惟本港现时未有法例规管纹身,卫生署相关指引亦仅属自愿性质,认为当局有必要密切监察永久化妆的情况,有需要时需增加指导,甚至考虑参考海外情况,立例规管。
传统纹身一般通过使用浸有彩色墨水的针重复刺穿皮肤,令墨水在皮肤特定部位形成半永久性的图案;而美容纹身(即永久化妆),则包括常见的纹眉、纹眼线、或近年流行的“漂眉”和“雾唇”等,主要是以彩色色素注入眼睛周围、眉毛或嘴唇,达至化妆的效果,一般可持续2至6年。
消委会指,今年首9个月就纹身和永久化妆(包括纹眉、洗/漂眉、纹唇及纹发线服务),分别接获5宗和24宗投诉,当中永久化妆的投诉较去年同期上升一倍,更超越去年全年数字,而纹身的投诉则接获5宗,同比上升一宗。
《选择》月刊提到其中一位投诉个案事主,在美容店纹唇,惟当时美容师未有向消费者讲述敏感体质,可能会因纹唇造成的影响,事主在首次纹唇后,出现发烧、唇部亦出现红肿和疼痛等严重过敏反应,未能完成余下纹唇项目,故要求退款。
另一宗投诉个案的投诉人则在进行雷射去除纹身项目后,皮肤出现水泡,经医生证实为二级烧伤,令伤者短期内未能屈曲双手。
消委会指,部份美容院和纹身店或会分几次为客人纹身或去除纹身,但一般均要求客人在预约时,全数缴付整个项目的费用,即使客人未能完成项目,亦可能不会获得退款,而上述两宗个案在消委会介入后,仍无法退款,建议第一宗个案投诉人向海关投诉,而第二宗的事主则可向小额钱债审裁处追讨款项。
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提到,随着永久化妆的普及性,过去三年共接获约80宗相关投诉,远较传统纹身高,涉及的款项介乎数千至数万元,当中主要涉及效果不佳,例如“鸳鸯纹”、多次纹眉仍不上色,脱色等。
她续指,不少投诉亦涉及身体创伤,尤其是纹眼线,有数宗个案纹眼线后,双眼疼痛、失去视力或视力模糊等,求医后才发现其眼角膜被割伤,最严重的个案,其视力有可能受影响;亦有个案纹唇后严重疼痛、肿胀,以致无法进食,投诉人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才可消肿。
在纹发线方面,有个案因效果强差人意后,清除已纹的发线,但“成个头都流晒血”,曾纹发线的位置更无法再长出头发。她强调当局有必要密切监察永久化妆的情况,有需要时需增加指导和规管。
消委会强调,纹身和永久化妆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例如若纹身针头未经妥善消毒清洁便重复使用、纹身现场卫生环境欠佳,或之后伤口处理不当 ,消费者便有可能会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发烧、出现开放性遗疡、伤口流脓等,最终有机会留下疤痕。若纹身用具不洁或受污染,纹身者有可能接触到其他人的血液,继受感染乙型与丙型肝炎,和爱滋病病毒,警告后果可以相当严重。
海外研究亦指出,不少纹身墨水含有重金属,例如汞(即水银)、铅、铜、镍、镉、砷等,摄入过量的重金属可能会对不同器官造成损害。此外,黑色与深啡色纹身墨水较常检出多环芳香烃(PAHs),当中不少已被定义为或是潜在的致癌物质;橙色或红色墨水则较常检出初级芳香胺(PAA),可改变人体的 DNA 结构,并引发癌症与其他病变。
黄凤娴表示,虽然现时本港除了《青年人纹身条例》,禁止为18岁以下人士纹身外,并无其他法例规管纹身师须具有专业资格,或纹身店须领取牌照,但卫生署的《皮肤穿刺行业控制感染建议指引》,有提供基本感染控制原则、仪器卫生和处理等,技术员应遵从指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传染病发生,而在销售时,亦应向消费者解说风险和所涉及的问题,才可施行纹身服务,惟相关指引仅属自愿性质,若坊间出现许多纹身对消费者构成身体或金钱损失的情况,政府或要考虑参考海外做法,引入规管制度或法例。
消委会又提醒计划纹身的消费者,应光顾信誉良好、装置完善和卫生情况理想的纹身店或美容店,并了解纹身师有否做足一连串清洁及消毒程序,以免令身体承受不必要的风险;而在进行纹身和去除纹身的项目时,亦应先向美容师和纹身师了解详情,另外亦应向医护人员或皮肤科医生了解相关健康风险,例如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相关项目,以及项目可能引致的副作用等,以免造成人财两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