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医院病人倒毙残厕 林志釉批医管局没汲取教训 倡引追踪仪器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东区医院一名58岁的女病人于急症室通宵等待求诊,失联后四小时被发现于等候区无障碍厕所失去知觉,最终不治。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今(19日)于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医管局似乎无从过往经验汲取教训,认为可引入RFID技术实时追踪病人定位,及于洗手间安装警报装置,若长期无占用或无动静会响警号。他又提到,急症室环境不便利病人休息,久等后病情有机会转差。港岛东立法会议员梁熙则认为,可考虑为单独求诊人士增设特别等候区域,并雇用非医护专职人手跟进。

+9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资料图片)

林志釉表示,今次意外属不幸事件,认为医管局始乎无从过往经验汲取教训,他指若病人于等候期间未有回应广播或失去联络,院方只单靠打电话或人手寻觅病人的做法不理想,且急症室内繁忙,职员会感吃力。

女病人在急症室分流站初步评估为第四级的“次紧急”类别,仅优先于“非紧急”类别,根据机制,因不属高风险病人,若未有回应广播,未必会启动既定程序,寻找或致电联络病人,以提供协助。林志釉指,分流未必属稳妥做法,因被评为“次紧急”的病人若需轮候10多小时,急症室的环境不便利休息,晚上亦未必有餐厅营业,病人亦会因怕错过广播嗌名不敢离开,一旦等待期间精神若转差,亦有机会转至紧急情况。

他提到,曾倡议引入技术,包括傚法外国医院以RFID技术,助实时追踪病人、医生及仪器定位,且涉及成本不大,相信于急症室应用,于资源上应绰绰有余。他亦同意,医管局可考虑于洗手间安装警报装置,监察长期无占用或无动静的无障碍厕所厕格。林又说,现时科技上有监察维生指数仪器,惟若于急症室供等候病人使用,相信涉及资源较贵。

港岛东立法会议员梁熙。(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梁熙吁增设特别专区供单独求诊人士等候

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委员、港岛东立法会议员梁熙则认为,单独求诊人士发生意外较为高危,盼医管局考虑增设特别区域,可额外雇用非医护专职人手跟进。他又认同,医管局可引入RFID技术追踪病人定位,另现时设于厕格内的警钟不奏效,他形容其作用为“防色魔多过防晕低”,且港铁早前发生乘客倒卧残厕后亦承诺加装感应器,前居可鉴,认为医管局应作参考。

形容厕格内警钟不奏效 梁熙:防色魔多过防晕低

他又认为,应统一致电未有回应广播的候诊病人,亦可参考餐厅常用的自动致电系统致电病人,若病人未有接电话,院方则应派员联络其家人。

梁熙又指,每逢长假期后急症室的等候时间较长,他指有街坊反映假期期间因诊所休息遂无法求医,惟公众假期仍有个别公立医院门诊服务,但往往鲜为人知,梁熙认为可加强资讯发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