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医院妇人等到死 病人组织倡主动联络候诊者 残厕装感应器
东区医院一名58岁女病人,在急症室等轮后超过12小时,其后被发现在“残厕”失去知觉,之后离世。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表示,过往不时有类似不幸事件发生,认为公立医院需要检讨指引,当多次未能联络病人时,需主动跟进,有需要时可戴维生仪器监察状况。他又指,即使“残厕”内有紧急求助掣,但当病人突然晕倒,没可能作出救助,建议加装动态感应器,一旦有人长时间不动可以发出警报。
彭鸿昌指出,每逢流感高峰期急症室每日有6000人次求诊,最高可达7000人次,病人入院经分流后,如果情况稳定,有机会轮候长时间才能见医生,过往曾有病人病情突然转差,急转直下而离世。
据医管局资料,院方曾分别于中午12时半及下午1时45分呼唤病人,惟最终下午4时半在无障碍厕所内才发现病人失去知觉。
女病人在东区医院急症室求医至死亡过程
4月16日 23:00——58岁女病人因发烧和咳嗽到东区医院急症室求诊。
4月17日 11:15——医生为女病人诊断后,安排等候作进一步检查,病人当时情况稳定。
4月17日 12:30——职员先后于等候区及透过广播系统呼叫女病人名字,但未能找到她。
4月17日 13:45——医护人员再次透过广播系统呼叫女病人名字,惟病人未有回应。
4月17日 16:30——医护人员在急症室等候区无障碍厕所内发现女病人失去知觉,随即为其进行心肺复苏。
4月17日 17:06——医院宣告女病人不治。
须主动寻找轮候病人 病人晕倒未必可以按紧急掣
彭鸿昌指出,由于轮候时间过长,部份病情稳定的病人可能“等唔切行开咗”,但职员不宜先入为主,以为病人已离开不作跟进,认为有需要检讨现行指引,如何处理未能联络的轮候病人,例如主动寻找或致电确认,甚至有仪器监察病人维生指数。
他又指,虽然无障碍厕所内设有急紧求助按钮,但未必发挥作用,“如果病人仲有意识先会按到掣,但如果突然间晕一晕无咗知觉,系唔会按得切。”他提到,港铁红磡站去年曾发生相似事件,有乘客倒卧洗手间内最终失救,医院可以仿傚加装动态感应器,当病人在洗手间内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不动,就向院方发出警报。
将RFID用于掌握病患动向
香港病人政策连线主席林志釉同样建议,应为急症室的病人佩戴维生仪器以监察状况。他续指,急症室轮候时间长,有些病人可能由一开始只是非紧急等到半紧急,故有需要定时监察病人的最新情况。他表示,组织过去多年已提议将病人手带与RFID(无线射频技术) 连接,用于掌握病患动向,特别是一些有需要的病人,如没有家人倍伴、小朋友及无自理能力的病人,惟医管局一直未有取纳,质疑医管局未有就事件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