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机会过去4年接310宗精神病歧视投诉 主涉职场 吁制反歧视政策
精神健康尤其重要,平机会主席朱敏健今(18日)在港台节目《香港家书》中,引述2015年研究指,本港约13%居民是精神病患者,惟平机会近期研究显示,8成受访者认为在香港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是非常普遍或是普遍,有受访精神病患称其获得较少升职机会或薪金,甚至不被聘用,超过4成人更称过去5年在求职、在职或离职过程中遭受歧视。
朱敏健称,平机会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共接获310宗涉精神状况遭受歧视的投诉,其中四分之三涉及雇佣范畴,建议雇主可以实施精神健康友善的雇佣措施,包括让他们可以申请病假及就诊,亦可在工作间制定反歧视政策,以互相尊重、互谅互让的态度一起工作。
标签化严重 逾5成在职人士称担心精神病患者会伤害别人
朱敏健表示,平机会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共接获310宗涉精神状况遭受歧视的投诉,其中四分之三涉及雇佣范畴,显示精神病患者在职场面对不少的困难。他引述近期平机会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指,精神病患者在职场有被标签化的情况,超过5成的在职人士表示担心精神病患者会伤害别人;另分别有4成在职受访者表示会尝试与精神病患者保持距离及害怕与精神病患者独处。
朱敏建:大部份歧视思想和行为源于固有偏见和定型观念
分析歧视成因,朱敏建认为大部份歧视思想和行为源于固有的偏见和定型观念、错误资讯、缺乏接触及认识不足等,认为精神病即与暴力划上等号,但事实上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只占极少数,个别一些偏颇的单一事件、媒体反复的负面报道或人与人之间以讹传讹的说法,亦容易会使人相信偏见便是“事实”,令患者在工作上得不到平等机会,最终令他们很难融入社会。
以偏概全地将精神病与暴力画成等号只会令标签及歧视加深
朱解释,精神病只是一个概括名词,它包含着不同种类精神病,有急性或慢性,亦有温和及严重之分,常见的精神病包括认知障碍症、思觉失调、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自闭症、过度活跃症等。若公众以偏概全地将精神病与暴力画成等号,只会令标签及歧视加深,对病患者的康复造成障碍,故必须对公众多加解释。
他提到今次研究发现受访精神病患者中有接近2成的患者要为精神健康求医而请假时遇到困难,最常遇到的困难是临时请假得不到主管批准、同事对他们请假感到不满;另有研究亦指出有8成半精神病患者表示公司有需要为员工提供精神健康支援,认为雇主应了解精神病患者的个别需要,检视工作安排或环境是否需要作出调适、考虑具弹性的工作安排,例如:弹性上班时间、小休时间等,以及制定平等机会政策等。
建议雇主实施精神健康友善的雇佣措施
朱敏健强调,精神病和其他疾病一样,只要得到适当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建议雇主可以实施精神健康友善的雇佣措施,并为有需要的雇员提供合适的工作安排,让他们可以申请病假及就诊。此外,雇主亦可以在工作间制定反歧视政策,建立没有歧视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