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牌街渡日益普遍安全成疑 申诉专员批海事处打击不力

撰文: 陈淑霞
出版:更新:

每逢假日,离岛或公众码头都见人山人海在等街渡,申诉专员公署发表主动调查报告,指本地船只违规经营街渡服务情况普遍,担心存有安全隐患,海事处打击非法载客亦不力,过去四年的特别巡查次数,平均每年只有45.5次,即每星期不足一次,甚至并无深究查证,有违规街渡船长讹称乘客为朋友或船员,意图规避刑责。
公署建议,海事处应加强巡查行动及宣传教育,亦应制定内部指引,适时转介执法部门跟进。运输署则应调查街渡供求情况,检视是否需要增加供应。

申诉专员公署发表主动调查报告,指本地船只违规经营街渡服务情况普遍。(卢翊铭摄)

申诉专员公署曾派员于去年3月及8月前往西贡码头及黄石码头实地视察,发现有“白牌”船只取酬载客,包括只可由船东或承租人、纯为游乐用途的船只,亦有持牌船东另行以无牌快艇载客,并以“环岛观光”旅游团名义作掩饰。

调查报告显示,政府并无部门专责监察无牌街渡问题,其中运输署仅负责向街渡发牌,另海事处的巡查力度亦见不足,过去四年,本地船只非法载客的特别巡查次数,平均每年只有45.5次,即每星期不足一次,同期的“放蛇”行动,更是平均每年不足一次。

公署发现,海事处在截查怀疑违规船只时,轻易接纳解释,包括有船长为规避检控,改称乘客为船员,或改称客人为朋友,且并无再作查核,申诉专员赵慧贤直言,倘无深究查证,从执法角度而言并不达标。

公署建议,海事处应加强巡查行动及宣传教育,亦应制定内部指引,适时转介执法部门跟进。运输署则应调查街渡供求情况,检视是否需要增加供应。(卢翊铭摄)

公署又指,运输署缺乏有效措施,协助市民辨识无牌或违规街渡。赵慧贤提到,自公署提出主动调查后,运输署已开始在官网列载持牌街渡的牌照编号,又要求各营办商须在船只当眼处贴出指定标记。

公署建议,海事处应加强巡查行动及宣传教育,包括涉及较多街渡航线及旅游热点的海域及码头,亦应制定截查非法载客船只的内部指引,适时转介执法部门跟进。公署又指近年街渡需求增加,建议运输署调查领牌及无领牌的街渡需求,检视是否需要增加供应。

赵慧贤又提到,市民未必关注所乘搭的船只持牌与否,大多只考虑方便及价钱事宜,惟无牌街渡未有购买第三者责任保险,亦无经海事处定期检验,其安全成疑,盼海事处可加强公众教育宣传,令市民提高安全意识。

海事处回应指,接纳公署建议,并会积极跟进。发言人指,自去年已加强执法,去年共进行92次针对船只非法载客活动的执法行动,是过去几年平均数字两倍,当中包括六次“放蛇”行动。今年一月至八月,则已进行117次执法行动,超过去年全年相关执法数字,当中包括四次“放蛇”行动。

发言人又指,日后会更频密地进行巡查及“放蛇”行动,并会继续与警务处和运输署紧密合作;若怀疑有船只无牌经营街渡服务,会尽快将有关个案转介该两部门跟进。另外,海事处亦会为前线人员制订更清晰截查涉嫌违规载客船只的指引。

海事处自今年一月起把已获海事处处长批注可作出租或取酬的本地游乐船只名单上载至海事处网页,有关名单亦会持续更新,以供公众参考。海事处除会加强相关执法外,亦已发信给出租游乐船船东,提醒他们须按法例为其船只配备所需数目的救生衣及救生圈,并提供救生衣标签和穿着指南等供他们在船上张贴。

运输署则指,同意报告建议。发言人提到,运输署一直根据《渡轮服务条例》(第104章)规管本地渡轮服务,包括专营渡轮服务及领牌渡轮服务,并透过不同类型调查及按发牌条件监察领牌渡轮(包括街渡渡轮)的服务水平,确保营办商提供适当而有效率的渡轮服务。运输署会加强巡查,并将发现涉嫌违规经营海上载客服务船只的资料转介警务处及海事处跟进,另亦已印制尺寸较大的标记,供营办商在船上当眼处展示,并加强宣传及教育。